
点击查看最新行情
小麦:托市价格再次提高 交易底价值得关注
本周(10月8日-10月15日)国内多数地区普麦行情高位小幅震荡,整体仍旧 呈波动走高方向;受产区加工企业成本增加 、副产品行情低迷等原因推动,面粉出厂价格均有所上调;国家再次提高201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三等白麦、混麦/红麦的提价幅度分别为5.56%和8.14%;第192批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交易成交率17.4%,较上周提高1.5个百分点。
10月12日,据国家发改委网站信息,为保护农民种粮主动性,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决定从明年新粮上市起适当提高主产区2011年生产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白小麦及混麦、红麦(三等,每斤)价格分别从0.9元和0.86元提高来 0.95元和0.93元,分别提高0.05元和0.07元,品种价差从过去的0.04元缩小来 0.02元,等级价差不变。

可以从此次调价政策中看出,第一 ,国家鼓励 在中长期内粮食价格适度提高的趋势不变,一来可以平稳粮食生产,二来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其次,战略性粮食品种必须要由国家掌控,通过政策调控手段来 达“保护国家粮食安全,服务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第三,较大幅度提高红麦最低收购价格,缩小与白麦之间价格差距是为了鼓励 增加 红麦产量,满足市场对小麦的多样化需求;最后,适度提价能够顺应市场预期,合理引导粮食价格涨幅趋于合理。
据市场反应,此次托市收购价格调整对市场影响较小,之前的小麦价格走高已经部分消化了这种政策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目前各地之间的价格震荡主要是根据当地的供求形势来变动。但也应看来 ,随着主产区农户手中余粮渐少,托市政策提高或将越发提高农户售粮的价格预期,从而导致惜售心理进一步加重。
“两价”中的托市收购价已经公开,那么交易底价是否会调整、何时调整、调整幅度和调整方式又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环绕 这个猜测,小麦行情将仍旧 保持 “慢涨”态势,而作为对这个预期反映最显然的地区,河南市场在13日完结的小麦最低收购价竞价交易上成交量大幅上升,达58.3万吨,接近年内最高。分析后期托市交易成交状况将仍旧 保持 高位,成交均价小幅提升。
玉米:收购政策仍不明朗,市场风险或将增加
本周(10月8日—10月15日)国内玉米现货价格表现坚挺,局部地区玉米价格有所反弹;本周CBOT玉米价格连续 向上突破,并带动大连玉米期货合约创下历史新高,随后高位进行盘整。
经过前期玉米上市带来的价格季节性归调后,近期玉米市场重拾坚挺走势。华北黄淮产区玉米上市较早,玉米价格在十一之后再度走强,特别是山东地区,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归来 2000元/吨以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的玉米价格比较坚挺,新玉米收购价折合标准水分后也在1850—1900元/吨之间;河南中南部新玉米来 站价格在1850元/吨邻近,基本保持 平稳。东北产区玉米收割接近尾声,但玉米上市量相对较少,部分加工企业收购价格依旧在1750—1850元/吨之间,市场总体表现为高位平稳。
国内秋粮陆续上市也给政策玉米交易带来了降温,本周东北暂时玉米(包括中央储备)竞价销售交易99.36万吨,实际成交31.26万吨,成交率为31.46%,较上周降低近6个百分点,成交均价1623元/吨,较上周降低10元/吨。跨省移库临出玉米投放61.06万吨,实际成交3.06万吨,成交率为5.01%,较上周归落近5个百分点,成交均价为1908元/吨,较上周归落57元/吨。后期随着市场目光转向新玉米收购市场,政策性玉米成交将趋于清淡。
从目前国内玉米收购市场的表现来看,今年玉米收购可能不会涌现前期市场预期的火爆局面。第一 ,今年国家收购政策迟迟没有出台。与前两年玉米收购及补贴政策早早出台不同,今年的收购政策至今尚未有任何消息传出。从国家角度考虑,目前的“无为而治”可能是最合适的政策:利用市场供需关系自动调剂 市场价格,如果价格涌现归调,适时可以启动政策收购,还能保证一定的收购量。近期市场连续有各种消息传出:大型国企不再介入今年的玉米收购、不再向东北产区10万吨以下的仓储企业提供贷款等,种种情景都掩饰国家平稳市场的指导思想。二是收购企业心态相对慎重。尽管基于国内偏紧的供需关系和农产品通胀预期,各个市场主体普遍对市场持看涨预期,但目前玉米价格处于历史高位,风险较大,而国家政策也是迟迟不决,让企业在收购市场上投鼠忌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