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从事搜集、评判 、储存 国内外大豆种质;建立活动核心种质库;群体种质的合成及改良;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的遗传变异、进化关系及利用潜力研究等。
大豆产量及品质遗传改良研究室
主要从事选育高产、优质、多抗等综合性状优良的大豆新品种;超高产材料、理想株型、高光效材料的挖掘、遗传和改良;高蛋白质、高油分含量及组成,高豆腐产量与优良加工性状、活性物质等材料的挖掘、遗传和改良;新品种生长发育规律及调控;种子生产技术等。
大豆抗性研究室
主要从事抗病虫(如 SMV、SCN、食叶性害虫、豆杆蝇)、抗生理困境(如旱、渍、盐)等方面的抗性资源的挖掘及遗传研究;研究病原物小种、株系、生物型的分化及抗性的差异反应以及抗性的鉴定技术和方法等。
大豆育种理论与生物技术研究室
主要从事大豆育种的原理及方法研究,包括雄性不育及杂种优势利用;大豆核心亲本研究;辐射、化学诱变育种;细胞工程育种;控制重要性状的基因的分离、表达及调控;遗传图谱的构建及QTL定位;分子标记及其辅助育种;大豆遗传转化技术;以及数量性状的遗传体系的检测等。
中心目前承担各类研究课题20余项,包括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攻关、高校博士点基金、江苏省基金、IAEA项目等,同时与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等地具有合作研究。
另外,中心拥有试验地21.33ha及相应配套网室、温室等,为中心的各项职能的完成提供保证。热忱欢迎国内外有关单位和学者与该中心开展各类合作研究和开发。
联系人 邱家驯 喻德跃
地 址 210095 南京玄武区卫岗1号 南京农业大学 国家大豆改良中心
电 话 (025)4396410
传 真 (025)4395110
E-mail nausri@publicl.ptt.Js.cn; dyyu.@smtp.njau.edu.cn
盖钧镒教授,男,1936年6月5日生,江苏省无锡市人。作物遗传育种学家。1957年毕业于南京农学院农学专业,并于1968年完成作物遗传育种研究生学业。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教授、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从事大豆遗传育种和数量遗传研究,致力于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的创建。发表论著400余篇册。1984年获国家级有突出奉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8年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奖。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被授予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主要成就和奉献:1. 搜集、研究以中国南方大豆地方品种为主的资源1.2万份,揭示该群体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潜势,按产量、抗病虫性、品质、育性等逐一建立8个性状的种质挖掘、遗传机制和选育创新的研究系列,创造出一批优异种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将种质研究推进来 基因组学领域,合作建立大豆遗传图谱并标记定位5个连锁的抗SMV基因;完成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系谱图及遗传基础估量 ;提出中国大豆品种熟期组划分方法和品种生态区划;针对大豆黄河中下游起源倘若提出支持栽培大豆起源于南方野生群体的分子遗传学论据;其他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2. 主持国家大豆育种攻关;主持或参加育成南农73-935、南农88-31等20多个大豆新品种在长江中下游推广。南农1138-2、南农217等品种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3. 将数量遗传多基因倘若拓展为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实现了从只能研究多基因整体效应来 能同时鉴别1-3个主基因效应和多基因整体效应的突破。他发觉了亲本配合力与世代的互作及其育种意义,提出了野生大豆种质渗进的归交方法和交互使用轮归亲本的修饰归交法,研究出了提高遗传试验精度的简化广义格子设计。"大豆地方品种群体遗传潜势及中美亲本配合力估量 "获国家科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大豆育种交配制度和筛选试验方法的应用基础研究"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体系的分离估量 方法" 获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4. 培育、合作培育百名以上博士、硕士生,为国家输送一批优秀人才。参编的《田间试验和据统计方法》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