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超
2014年以来,在美国农业部(USDA)报告的推动下,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价格扶摇直上,最高涨幅近26%。无数中国大豆进口企业或贸易融资商在经历了痛楚的煎熬之后,被迫高位“点价”,巨额亏损之后退出战局。被国际基金狩猎的悲壮一幕再次重演。
战争过程如下:USDA在3月—6月的报告中接连下调2013/2014年度的美国大豆结转库存,推动大豆期货价格扶摇直上,“配合”基金持续在CBOT大豆3月、5月、7月合约上逼仓来 最后一刻,把南美丰收的利空也当利多炒,营造了极端浓厚的利多氛围。
而6月30日突然在季度库存和播种面积报告中开释极度利空,市场一夜之间翻转。此时价格暴跌,于美国利益而言是完美的:美国大豆该卖的卖了,且都卖出了高价,并成功低价收购南美大豆补库存;中国买家在高位该点价的也点完了;基金逼仓也获得了完美结果,净多单开始转为净空单。真的是一举多得。
“我不是阴谋论者,但此轮市场行情的环环相扣,无缝对接,再次充分证明了USDA的精湛 操盘能力,也再次展现定价权的威力。”一位市场人士感慨说。
硝烟还未散尽。业内人士估量 ,国际资本在期货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之后,或会趁中国油脂加工及下游行业洗牌之际,连续 低价收购困危企业,实现低成本进入或扩张,进一步挤压中国的民族大豆压榨业生存空间。
投机基金步步为营
七次战争完胜而退
第一次战争:1月份卖方处于排兵布阵阶段,双方相持 并不猛烈 。CFTC数据显示,大豆期货多单量坚持在23万手左右,净多单坚持在1.5万手左右。
1月份USDA相继公开了月度供需报告和季度库存报告,数据均相对中性,也符合市场预期。当月大豆期货价格冲高下跌,震荡较大,但涨跌幅有限。
不过,卖方意外得来 买方内线支持:海关数据称,中国在2013年进口大豆6,338万吨,规模创下纪录高位,较之前一年增加 8.6%;且因压榨利润上升推动需求,2013年12月大豆进口跳涨至740万吨。受此鼓舞,芝加哥大豆期货1月、3月合约均有一定涨幅。
第二次战争:卖方欲擒故纵,诱导买方步步亲近潜伏圈。CFTC数据显示,2月份投机基金连续增持大豆期货多单,至月末,持有的大豆期货多单高达282,790 手,净多单来 达211,816 手。美国农业部2月供需报告以表现平平的数据来保护 投机基金入场。而从市场表现看,其保护 成效确实斐然:报告公开后,美豆盘面价格完结七天连涨,小幅下跌。其中3月合约归落6美分,报收1325.50美分/蒲式耳;5月合约归落5.25美分,报收1312.25美分/蒲式耳;7月合约归落2.50美分,报收1295.50美分/蒲式耳。
第三次战争:卖方诱多心态过急,战术涌现小失误,不得不通过小幅减持多单来“安慰”买方。数据显示,整个3月份,投机基金一直在减持大豆期货净多单。
从3月供需报告看,美豆出口预估值上调、期末库存下调,同时报告还分别下调了全球大豆产量和期末库存数据,数据是利多的。但在报告公开之前,市场对报告预期过高,普遍认为USDA会大幅下调各项关键数据,而报告的实际数据均低于市场平均预期,令投资者大失所望,导致利多的数据对市场实际影响偏空。
投机基金诱多失败,在报告公开后,CBOT豆类期货市场大幅归调,其中最活跃的5月合约大幅下挫39美分,跌幅2.7%,成为2014年1月21日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第四次战争:卖方汲取上次教训,再也不敢轻敌,此次分外器重农业部报告的利多成效。4月供需报告内容显示,连续 下调美国和全球大豆期末库存。其中美国大豆库存量预估为1.35亿蒲式耳,3月为1.45亿蒲式耳,市场此前预估值为1.39亿蒲式耳。无论是与上月数据相比还是与市场预期相比,均为绝对利多。同时,USDA将全球大豆库存预估值下调至6941.5万吨,3月预估值为7064万吨。双重下调给市场带来充分利多影响。报告公开后,CBOT大豆期货5月合约期价盘中曾冲高至15.12美元,后来在获利了结盘打压下冲高下跌,盘终仍上涨12.75美分,报收于1495.25美分/蒲式耳,仍为2013年7月23日以来的最高水平。
第五次战争:4月供需报告的成效之佳令投机基金深受鼓舞 ,5月供需报告连续 鼓吹利多,将此次战争向纵深发展:分析美国陈作大豆年末库存预估为1.30亿蒲式耳。新作大豆产量分析为36.35亿蒲式耳,创纪录高位。数据显示美豆旧作库存低于市场预期,新作产量创纪录且库存高于预期,引发买旧卖新套利交易,美豆表现为近强远弱。CBOT大豆期货7月合约上涨17.50美分,报收1487美分/蒲式耳;8月合约上涨15.50美分,报收1422.75美分/蒲式耳;11月合约上涨2.25美分,报收1226.25美分/蒲式耳。
值得注意的是,投机基金已经悄然减持,开始为大撤退做准备。CFTC数据显示,投机基金持有的净多单从166,501手下行至116,898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