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杂志、技术资料中都阐明,用饲料有效养分平稳 日粮更为合理,例如:利用有效氨基酸调整日粮配方,鸡用代谢能,猪用消化能,牛用净能,在大多数畜禽饲养标准中都标示了有效磷需要量,然而我们所用的饲料原料各种养分有效性差别极大,不同日粮组合。不同营养水平、不同生理状态其利用率也不同,饲料中自身存在的抗营养物质也可严重影响利用率,在以工业副产品为主的我国饲料工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养分有效性和营养抑制因子处理方面的研究,仍有待于加大力度。
6. 饲料添加剂研究与科学应用,是保证 饲料安全生产的技术支撑。
在我国营养性添加剂的应用,大都仅限于营养价值研究,规定的需要量基本都是在标准化畜牧生产状态下标准需要量,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营养以外的问题研究很少,应用更少。例如:营养与保健、营养与免疫、营养与进食量……这些研究和应用将成为热点问题。
非营养性添加剂的应用,限于表现性状研究较多,实质成效研究较少,在此类添加剂开发应用中,应环绕 畜产品及饲料安全生产为核心,科学合理利用好每根据一种非营养性添加剂。在目前我国答应使用的各类生长促进剂中,企业应用规则性差,要做来 对抗生素、球虫抑制剂、酶和微生态制剂及其它非营养性添加剂进行合理应用,决不能脱离畜产品无药残和饲料安全生产问题,在营养调控一动物保健一药物预防和前期治疗中,都应遵循这一规则。
7. 根据中国养殖业实际,正确处理好畜禽饲养环境与营养关系。
在饲料工业和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养殖技术和饲料供应都应经历以下三个阶段:①传统饲养方式——单一饲料供应②半集约化饲养方式——混合饲料供应③全集约化饲养方式——全价饲料供应。
目前我国饲养方式几乎全部是传统饲养和半集约化饲养模式,在几乎无法控制的畜禽生产环境中,饲养世界一流的畜禽优良品种,畜禽生产和生活对环境的不适应,导致其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需求量都发生庞大变化,应激是必然的,研究环境与营养趋势的相关性,确定应激状态下畜禽营养物质需要量至关重要。
8. 加强饲料生产各环节调研工作,实现饲料配方优化和对生产实践的适应性。
饲料配方应依据以下原因,连续修改。①原料种类、批次②养分有效利用率③畜禽不同品种和生理阶段④生产环境与饲养方式⑤饲料加工对养分利用率影响⑥饲料企业生产水平和养殖业水平。
基于以上估量 ,在营养饲料及添加剂研究与应用中,应注意以下焦点问题: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养分需要量与饲料供给量矛盾。饲料和添加剂原料的科学利用。营养——保健——用药——治病之间关系。畜禽在应激状态下的需要量。养分有效利用率、生产环境与配方优化。饲料和畜产品安全生产。
杨在宾(山东农业大学动科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