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是动物的客观请求,饲料是营养素供应途径,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的目标----解决畜禽对营我物质“供”与“求”的矛盾。随着畜禽养殖业和饲料工业迅速发展,动物生产水平和营养物质利用率有了极大提高,这50%-75%取决于营养研究的发展。面根据我国目前的畜牧生产和饲料工业现状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畜禽营养物质利用机理已完全清楚,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研究焦点。
动物需要什么、为什么需要,是营养研究的基础,经过一个多世纪,营养学研究已进入较深层次,已证明各种动物均不同程度需要大约50种以上的必需营养素,这些养分的营养功能和缺乏症均已完全弄清楚,而各种营养素之间相互关系成为营养学研究的焦点问题。
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回纳为两个方面,即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有些营养物质之间,如能量一蛋白质,钙一磷,维生素E和硒等,相互间关系已完全弄清楚,并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但应用成效怎样?能量如何影响进食量,高铜、高锌均可刺激猪生长,但加入如此高剂量的金属元素,对动物负作用有多大,对其它养分利用率的影响如何,对维生素能破坏多少,对适口性有无影响等等,确实很少有人考虑,在几十种营养成分中,如何充分发挥每一种营养素的最佳功能,处理好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生产中如何把握,是近代营养学研究和推广应用的焦点。
2. 畜禽营养素需要量已弄清楚。并标准化,而需要量与供给量之间仍有大的差距。
关于畜禽营养需要量,不同国家均已制定出饲养标准,如NRC、ARC、《中国标准》,但这些标准怎样适应于每一个企业,变成企业产品标准,产品标准如何适应国内饲养业及畜禽品种,使动物能按需供给营养素,是饲料企业技术工作者最大的困惑。改革开放20余年,我国引进了几乎世界上所有最先进畜禽品种,其中有些畜种,如AA肉鸡、原种及其三元杂交猪,大多数蛋鸡均按进口品种标准饲养;而另一些畜种,如:肉牛,奶牛、羊和大部分猪和部分肉鸡,则根据中国实际进行了杂交改良,如:利木赞鲁西黄牛、肉鸡蛋鸡,进口猪地方猪、波尔山羊地方羊,这些杂交组合不同,中国养猪网,程度不同,营养需要量差异很大,例如:用AA肉仔鸡与商品蛋鸡杂交后的,所谓“小肉食鸡”,其营养需要应该摘 用什么标准?是否能按“肉鸡+蛋鸡”平均数供给?如何针对不同畜禽品种,根据不同地区饲料资源和饲养治理 方式确定商品饲料及产品标准是最大的难题,研究动物需要量和供给量之间关系,合了解决“供”与“求”矛盾极为重要,也是在今后畜牧业生产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3. 动物整体与内外环境的稳恒,应用营养调控技术、提高养分利用率。
动物本身是一个开放的机体,机体的机能常态发挥由内、外两个环境所决定。内、外环境的稳恒控制是保证 畜禽常态生产和生活的前提,仔猪腹泻是一种临床病症,是机体内、外环境对水吸取 稳恒机制破坏导致的,这种平稳 状态的打破,可能是外源病理性的,异物刺激性的,也可能是机体内部感染或生理性的;褐壳蛋鸡蛋壳褪色与蛋鸡内分泌失调、泄殖腔炎症有关,而内分泌失调来源于各种应激反应,疾病、光照、营养失衡均是诱因。通过营养调控,保证营养均衡供应,促进动物对内、外环境稳恒控制,亦是营养学界研究的又一重要领域。
4. 加强饲料科学研究与资源综合利用,充分开发每一种原料的饲用价值。
关于饲料营养价值、养分含量,饲料原料的标准,国家进行了频繁修订,并日臻完善,然而中国如此之大,不同地区、不同资源条件下,饲料营养价值、利用方式各异。在设计日粮配方时,饲料原料营养成分大都依据《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相应数据库或企业自身测定的常规营养成分进行调整,因此指标的准确性受来 限制。另一方面,对饲料原料特性,饲料饲用价值开发应用不够,人们思想中一直存在,“一种饲料替代另一种饲料的观念,”“玉米-豆粕-鱼粉”日粮被视为最佳日粮组合,因此,“小麦替代玉米” 、“棉粕代替豆粕”、“肉骨粉替代鱼粉”的观念很深,其不晓 任何两种饲料都不可替代,每种饲料原料各有其优缺点,营养上如何互补,缺陷怎样补偿 是关键技术,怎样把握 好每一种原料的饲用价值,根据“价值一价格”动态变化,优化产品配,是饲料企业必需遵从的规律。
5. 器重饲料养分有效利用率和营养抑制因子研究,根据可利用养分含量评定饲料营养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