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址之惑
全面取缔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范畴内的畜牧养殖
来 哪里去养猪
1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选址甲子镇
然而,养猪论坛 ,不管怎样,海口依旧是全国人民冬季“菜篮子”的重要供应基地,为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养殖基地建设,海口市委、市政府下了很大的决心。
据介绍,海口加快落实畜牧项目,进一步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去年至今年,海口市政府在请求关停污染养猪场的同时,已决定支持有关企业将演丰东河流域关停的6家猪场实施异地技改,计划另选址建一座10万头现代化生猪生产基地。
海口市农业局副局长顾贫介绍,海口总共有大小规模的养猪场40多家,其中,演丰东河流域自1990年代以来成为畜禽养殖场集中区域,此前的9家大型养猪 场是重要的“菜篮子”猪肉供应基地,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该区域已陷入没有环境容量的逆境。因此,政府不得不启动综合整治行动,全面取缔东寨港红树林自然 保护区范畴内的畜牧养殖等。
在整治行动中,被强制关停的宝宝仔猪场、罗幸猪场、天工猪场、王能友猪场等7家养猪场分析将减少生猪年出栏量约10万头。
但与此同时,10万头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异地技改项目已经启动。据介绍,该项目将摘 取科学的饲养方式和先进的废弃物处理工艺,建立畜禽养殖示范模式,促进畜禽养殖从散养向规模化养殖发展,规模化养殖向养殖小区集中的产业升级,推动海口畜禽养殖业转型发展。
目前,10万头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异地技改项目基本确定选址海口市甲子镇,正在办理环评相关手续。
发展之思
建议:做好产业规划,实现产业与环境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养猪也要申请牌照
养猪行业可设置“准入门槛”
“事实上,养猪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从技术层面看,并不是不可以解决。”业内人士建议,做好产业规划和引导,可实现产业与环境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发放牌照控制规模
万长华认为,一样 情景下,养猪场应选在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或侧风趋势,居饮水水源的下方;地势高燥、利于排水、通风良好、土质坚实、渗水性强、背风向阳。地势低洼、排水困难的地方,易造成环境潮湿,地势过高不利于防寒防暑。
顾贫认为,建设现代化环保型的养猪场是一个趋势,但与此同时,妥善处理历史养猪场的遗留问题,也应引起足够的器重,应“引导养猪人树立环保的意识,并帮助他们提高环保治污的能力等”。
与此同时,万长华提出,政府相关部门可对养猪行业设置“准入门槛”。
“政府可通过发放牌照等措施,设置行业‘准入门槛’,一方面考察养猪企业、经营者的专业水平和实力,另一方面,可根据土地载畜量,适当调控养猪场的数 量、规模和布局,以实现良性循环机制。”万长华提出,对于规划批准建设的猪场,最好不要随便动迁,要尊重历史存在的猪场,对因社会变化确需移 迁或关闭的养 猪场,应建立养猪场移 迁赔偿机制,帮助和谐 新猪场建设用地,保护 和平稳养猪业健康平稳发展。
发展立体生态农业
中国畜牧业协会曾表示,虽然整个畜牧业发展方向是规模化经营,但布局时应避免规模过大和过于集中,这样可以避免有限区域环境容量的养分过剩所导致的污染;与此同时,在技术与成本许可的前提下,可尝试选用合适的环保型饲料添加剂等。
万长华建议,养猪业最好能与当地的立体农业相互促进,例如将猪粪便、污水等经处理后可用来灌溉农田,变废为宝,来 达生态农业综合、不断、平稳地增长。
养猪的过程中,还可从饲养治理 的角度减少环境污染。例如,根据每日营养需要提供定量的饲料,尽量做来 不浪费,以减少猪对饲料的摄入量。这样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猪场粪污的排放量,减少蛆、蝇、蚊、螨等害虫的繁育 ,又可以降低猪特别是仔猪的发病率。
环保之路
建议:布局应避免规模过大和过于集中而导致污染
选址优先考虑环保
建场用地应符合城镇发展建设规划
中国畜牧业协会曾经提出,要科学合理地对养猪场选址和布局进行规划和治理 ,避免乱搭乱建现象。
规划排污配套设施
“猪场是猪肉的生产基地,场址的筛选非常重要,建场用地应符合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请求以及相关的法规。”与养猪行业打交道已20余年的万长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