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来 答复的当天,忍无可忍的肉贩们筛选了罢市。接连两天,整个城东镇见不来 一个卖肉的摊贩。“那两天我们连块新鲜的猪肉都买不来 ,食 肉都成问题,还要跑来 别的镇上去买”,一位当地居民向南方农村报记者埋怨 ,“不过他们(肉贩)也是没办法。”
12月5日,老张们想来 了向媒体求助。他们联系了梅州当地的媒体,渴望 事情能够得来 曝光,引起社会的关注。
12月6日,没了收入的肉贩们只能陆陆续续恢复营业,连续 忍耐超高的肉价,连续 经营利润微薄的摊位。而曾来现场摘 访的当地媒体,至今都没有发出报道,令望眼欲穿的老张们大失所望。更让老张们始料未及的是,就在该媒体进行摘 访以后,肉价又“奇迹”般地涨了两毛,从8.2元一斤变成了8.4元一斤,在老张看来,“这就是报复”。
猪肉市场割据
镇长见怪不怪
根据国务院2008年2月25日颁布的《生猪屠宰治理 条例》,我国的生猪屠宰场共分为两类:一类是小型屠宰场点,这类屠宰场的肉只能在当地销售,不能流通来 外地;还有一类是定点屠宰场,这类屠宰场的猪肉可以自由销售,不受地域限制。
从谢田村村口来 该村屠宰场的必经之路上,竖立着一块醒目的指路牌,上书10个大字“城东镇生猪定点屠宰场”。在梅县,包括城东镇在内的所有乡镇,设立的都是定点屠宰场。但令人感来 奇异的是,梅县各个乡镇之间的猪肉流通却形成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哪怕几个乡镇之间只有10分钟的车程,本地肉也只能在本地卖,绝不能卖来 外地去,否则,肉贩面临的就是被收肉罚款的下场。
城东镇镇长对记者说,为了搞好“放心肉”工程,对猪肉的流通实行区域治理 是必须的,“全县都是这样子,有什么奇异的?”梅县屠宰场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这种状况在当地已经不断很久了,“我们从来没有收来 相关的文件禁止跨镇流通。这些规矩,大家都是默认的。”
“商品都是可以自由流通的,其他商品都行,为什么猪肉就不行?”老张愤慨 地说道:“都是屠宰场杀的猪,都是政府检疫过的‘放心肉’,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只能拿这家的不能拿那一家的?这样搞下去的话,哪怕这家屠宰场开价20元一斤,我们镇的肉贩也只能买。”在老张看来,这样的区域垄断会引起连锁反应,利润都被屠宰场拿走了,最后农民只能食 高价肉或食 不来 肉。
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猪肉是一种比较尤其 的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对冷冻保质的请求比较高,而在冷冻保质来 达请求的条件下,应当鼓励 猪肉流通,不应禁止,“否则就是在搞地方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