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粕类,2013/14年度整体粕类供应增加 7.5%,主要是进口大豆和菜籽增加 的影响。同时,粕类消费同样增加 ,特别在二季度禽流感影响之后,2013/14粕类消费有望恢复性增长,饲料产量由上年2.7%恢复至3%~4%,其中豆粕消费将由上年平增长恢复至8.5%。因此,虽然供应增加 ,但基本被消费所吸取 ,粕类年末库存与2012/13年度基本持平。
因此,从2013/14国内年度供求看,虽然油脂供应减少,但消费增长亦缓慢;商业库存略减,但储备库存压力很大;粕类供应增加 ,但均被其恢复的消费所吸取 ,粕类年末库存同比持平;粕类供求相比油脂显得坚挺些。
四季度国内将收紧融资额度,国内棕榈油库存降来 1年多来相对低位。国内在2009/10年度至2011/12年度棕榈油进口平稳在570万吨,但2012/13年度进口量一下激增至650万吨,主要是融资需求的影响。目前国内主要融资商为:惠嘉、昌华、聚龙、侨建。融资商为加快变现觅 求高归报投资,一样 以低于市场价在港口销售,严重破坏的国内基本供求和价格关系。只要有融资动力的存在,每月棕油进口量至少50万吨以上。目前棕榈油进口完税成本并不低,一直平稳在6300元/吨,倘若倒挂800~1000元的话,DCE棕榈油在5300~5500元/吨将获得较强的成本支撑,这点在9月末的盘面已等来 验证。
国内棕榈油月度库存自2012年末以来,一直居高不下,今年8月底调查库存结果仍显示百万吨量级以上,连续 压制国内价格,豆棕价差连续 小幅扩大。但进入9月份棕榈油库存迅速消化至90万吨,豆棕价差开始显著下跌。
虽然按传统时段划分,四季度仍是融资进口的高峰,但今年这一情景或有所遏制,银行正在逐步收紧融资额度,目前分析四季度月均进口棕榈油从之前的月均55万吨降低来 了45万吨,同比少了1/3,库存也将平稳在80万吨。1月是相对消费淡季,5月则是消费旺季,故5月DCE棕榈油将相对更强。
油粕比迎来阶段性低点
CBOT油粕比与世界油脂生柴供应增幅存在正相关性,这很好的说明了为什么在过去的一年半中,外盘油粕比不断走低。2012年从45%跌至34%、2013年从42%跌至32%,最主要因素就是生物柴油的炒作概念在弱化,究其根本原因,则是欧盟因为欧债危机、整体生柴消费的动力失去,导致生产国如南美、东南亚减少生产。2012年世界油脂用于生柴加工的增量仅为14万吨,而这一数字在2011年是300万吨,而当前2013年这一增幅数字分析与2012年持平、在15万吨左右。
今年CBOT12月油粕比从42%~43%一路归落至32%~34%,来 达了2012年创下的近期低位,而当年美豆创下高于17美元的历史高点,今年美豆的阶段性高点只是14美元,解释今年油脂行情较去年更弱,同时也意味着油粕比的价值型投资机会已经显现,若再结合10~11月美豆或涌现收割低点,油粕比短期或现反弹机会。近5年油粕比的季节性方向为:4~5月跌至9月,10月至年末上涨。因此建仓时点为10月初,是相对合理的。
投资可卖空豆粕
按照历年美豆期价与DCE豆粕期价数据建立数据模型:DCE豆粕期价约有90%由美豆期价为基础的进口成本决定,另外部分由豆粕库存决定。若美豆猜测 区间(1200~1300),对应DCE豆粕1月期价(3400~3650)元/吨。若豆粕价格达3600以上,可考虑卖空豆粕。
美豆区间(1200~1300)、油粕比(34~35%),推算美豆油区间(39.1~43.4),在5月贴水-250,盘面进口利润-100的倘若下,5月DCE豆油(6900~7400),按远月1000的豆棕差反推,棕榈油5月价格区间(5900,6300);
豆棕差连续 看弱并在区间波动,5月区间(1000~1250),1月区间(1250~1450)。
油粕比四季度看扩大,最佳组合是买5月棕油(1月是消费淡季、5月消费旺季),抛1月豆粕(基差最高、受外盘利空影响最大);当前盘面比价1.65,目标1.85。
(文章来源:国际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