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供应链的上游是菜贱伤农,供应链的下游,则是诸多消费者奇特 于菜价仍旧 高企,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徐燕燕 章轲
蔬菜价格就像跷跷板,一头连着菜农钱袋子,一头连着市民菜篮子,菜贱伤农,菜贵伤民,如何找来 平稳 点,是道难题。
更难的是,“地头菜贱,摊头菜贵”、“卖难买贵”等问题同时涌现,则意味着光找平稳 点还不够,还得理清蔬菜供应链问题,对症下药。
菜价反季上涨
“一棵白菜售价能买一斤半猪肉!”最近,蔬菜价格的反季上涨,再次引发关注。
按照往年规律,现在天气转暖,正是新鲜蔬菜大量上市季节,可是多种蔬菜价格仍不断上涨,且创近年来新高。观测数据显示,与2月20日相比,5月2日,大白菜、白萝卜、胡萝卜、西红柿价格涨幅分别为75.0%、34.1%、30.0%、20.9%。与去年同期相比,这四种菜价同比涨幅分别为96.6%、75.7%、49.2%、26.7%。
“四五天前还是1块8,今天就卖2块3了。”昨日下午,在上海市的一家农贸市场,一位正在购买白菜的女士对《第一财经日报(微博)》记者说。
昨日,本报记者在上海市多家农贸市场费解来 ,白菜的零售价格约为2.3元/斤、土豆2.5元/斤、丝瓜4.5元/斤、西红柿3.5元/斤……
山东省寿光市蔬菜种植农户夏女士告诉本报记者,按照照样,每年“五一”后,天气转暖,蔬菜的生长速度显然加快,随着产量大幅增加 ,价格往往呈下行的方向。“从过年开始,青椒的收购价是8块5一斤左右,一过了‘五一’就降至3块多了;丝瓜现在降至每斤2块2左右。”夏女士说。
据新华社记者调查,今年春季部分蔬菜主产区不断低温寡照,加之病虫害加重发生,是导致部分蔬菜产量降低、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受伤的总是菜农
但是,这种偶发原因的上涨在菜农的地头体现得并不显然。
以土豆为例,本报记者在上海的几家终端菜市场费解来 ,近日土豆的零售价格在5元/公斤左右,上海一级蔬菜市场江桥市场的价格在2元/公斤左右,而在土豆主要产地之一的甜肃省一样 品种(单个马铃薯重量在4两以上)的收购价格仅为0.6元/公斤,最好的品种新大坪收购价为0.8元/公斤。从菜农的地头,来 消费者终端市场,零售价是收购价的8倍多。
“没有固定的收购商,每年收成 之后,就有人来收。去年我们村子好几万亩的土豆,可是来收购的才十几个人,他们把价格压得很低,3毛多钱,老百姓不卖也得卖。”甜肃定西土豆种植户何先生告诉本报记者。
“这有什么奇异?哪怕是几毛钱收购的,卖来 这里也得这个价。”菜贩告诉本报记者。
人们应该还记忆犹新,去年4月,山东39岁的菜农韩进自缢弃世,留下妻子和两个未成年的女儿。自杀因素是不断劳作三四个月,换来的竟是8分钱一斤的“伤心 ”菜价。
此后,更多的蔬菜滞销事件陆续进入公众视野:盐城市15万多吨蔬菜滞销,包菜、大白菜地头价不来 5分钱;山东、苏浙、上海一带,卷心菜、大白菜的价格跌破收菜的成本,一些商家甚至将大白菜扔来 水沟。
近年来,农产品价格震荡猛烈的事件屡见不鲜,但受伤的总是菜农。这意味着,蔬菜供应链的上游是菜贱伤农,供应链的下游,则是诸多消费者奇特 于菜价仍旧 高企,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风险菜农扛
5月4日,由社会资源研究所(SRI)提供研究支持的《定州—北京蔬菜供应链调研报告》(下称《报告》)对外公开。这份调研报告是由5位清华大学学生历时10个月的艰苦调研完成。《报告》认为,农户之所以长期在市场处于弱势地位,主要是以下原因:菜农信息渠道长期处于闭塞状态、承担了农业生产大部分风险、谈判处于不利地位等。
青海金大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景耀武告诉本报记者,因为信息闭塞,菜农对蔬菜基本处于无序的、没有市场导向的种植。
内蒙古四子王旗的土豆种植农户武先生举例说,由于2009年土豆的收购价格非常高,导致2010和2011年两年当地土豆种植面积大幅增加 。“很多商人甚至公务员都跑来承包土地,种土豆。”
这样的结果是产量增加 ,供大于求,大量土豆囤积下来,卖不出去。“2012年年前,我们家的土豆就没怎么卖,直来 年后因为天气转暖,储存困难,不得不以低价3毛多出售;而去年成本很高,机械化以后的成本大致4毛钱一斤,大部分农户都亏损了。”武先生说。
这种情景之下,今年很多人纷纷退出,种植土豆的面积又减小了一半。
“看来 市场好,就一窝蜂上。”景耀武也表示,这是中国大部分农产品种植面临的普遍问题,受损的还是农民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