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成本上升,但是毛猪收购价格却由于供应量增加 而归落。傅海丰告诉记者,在去年八九月份,毛猪收购价格最高曾来 达21.6元/公斤,一头约125公斤的生猪最多可以赚1000多元,一年平均下来每头生猪的纯利也有500元-600元。而在今年3月份,毛猪收购价格15元/公斤,4月份跌来 14.6元/公斤,这一周毛猪收购价格只有13.8元/公斤-14元/公斤。这也意味着,目前卖猪好一点的情景就是保本,而据傅海丰介绍,事实上能保本已属不易,“据我所晓 ,有些养殖户辛辛苦累 养猪,结果不但赚不来 钱,反而每头还要亏损100多元。”
面对目前的惨淡行情,傅海丰说,现在的他,所能做的只是管好生产,尽量减少生猪出栏数量。“之前有专家说来 了六七月份猪肉价格或许会涌现转机,我也只能赌一把了。”不过,对于这样的猜测 傅海丰并不乐观,“本来夏天天气热,食 猪肉的人就相应减少,是猪肉销售的传统淡季;而且存栏生猪越养越大,以前一头生猪养来 110公斤-115公斤就卖了,现在养来 150公斤-175公斤都不卖,这样一方面饲料成本增加 了,另一方面,存栏生猪数量不变,猪肉产量却提高,价格依旧上不去。”
破解之道:减少追涨杀跌,提高规模养殖水平
曾经“一年涨,一年平,一年跌”被认为是猪肉价格走势的黄金法则,然而,从近年来猪肉价格走势估量 来看,这个“黄金法则”周期已经被缩短。以近三年猪肉价格变化来看,2010年底至2011年年初,猪肉价格曾涌现一波下行行情,从去年上半年至去年9月份,猪肉价格像乘着火箭一样暴涨,而去年国庆过后,猪肉价格并没有按照往年规律涌现“呈平”方向,反而跃过“平局”,直接俯冲。以往的三年一循环缩短了近一半时间。“养殖现代化、信息传递变快、物流速度变发达等因素,都是周期缩短的诱因之一。”傅海丰估量 说。
在生猪供应周期缩短且变得不规律时,如何平稳生猪供求平稳 ,增强养殖户的抗市场风险能力,防止“猪贱伤农”?
“从养殖户本身来说,要提高养殖场的规模化生产水平,减少追涨杀跌的情景。”项益锋告诉记者,当前全国生猪养殖最大的问题是养殖户的规模普遍不大,养殖随意性比较显然,一旦涌现猪肉价格上涨就容易一哄而上都来养猪,导致市场上猪肉供大于求,价格也只能归落。“规模养殖的优势在于技术、卫生、饲料等方面条件越发专业化,相对成本也低。从全国来看,目前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下的散户占比仍有60%左右。经过这几年的规划发展,宁波生猪规模化生产水平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去年宁波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专业场(户)共出栏生猪168.98万头,占全市总出栏量的97.91%,散户占比不来 3%。”
此外,项益锋提醒说,养殖户要减少追涨杀跌的情景。“当猪肉价格涌现上涨苗头时,养殖户为了卖出更高价格反而开始囤货不卖,而当猪肉价格开始归落时又急着出栏,这种追涨杀跌最终导致猪肉价格‘暴涨暴跌’。”
“同时,对于‘靠天食 饭’的养殖户来说,做好疫病防控也是至关重要。”傅海丰告诉记者,养猪最怕遇来 疫情,不少养殖户都忧患“多年致富,一灾致贫”。“有一年春节,不少地方猪群涌现传染性肠胃炎,仔猪生下来过不了三五天就夭折,一旦猪群涌现像这样大规模的疫情基本上就算是白忙活了。”为此,傅海丰还特意给养殖场里的猪买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生猪在12个月的保险期间内,因疾病、自然灾害等因素直接造成保险生猪死亡的,可以按规定获得一定赔偿。(朱一丹、龚国荣)
来源:宁波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