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表示,我国种业大部分人才和资源还集中在科研院校,而根据种业发展规律,推进商业化育种是必由之路,这就需要产学研的深度结合。
范云六也建议加强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她表示,种业是涉及上、中、下游的系统工程。把握 研发成果的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非常重要。为促进科研成果的及时转化,推动农业生物育种发展,亟须加强跨部门的联动,以及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实质性的合作。
北京联创种业有限公司分子育种研究中心主任徐国平进一步说明道,科研单位和种子公司具有不同的功能,其优势是不同的。
他举例说,新基因的发觉和部分功能的鉴定,科研单位应该承担主要的责任和任务。因为新基因发觉的过程用规模化、工业化的程序并不适合。跨国公司在这方面也都依靠科研机构和小公司。而实质性的商业化则必须依靠企业来完成。
对于基础研究与产业化有机结合的问题,李家洋建议一定要从基础研究阶段开始就和将来的实际应用相结合。“如果不能在基础研究阶段就为将来的育种考虑,那么很多科研成果就难以获得市场的认可。”
此外,多位与会者也建议,为突破我国育种产业化率过低的瓶颈,应器重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借鉴先进技术、体会和治理 模式。
文章来源: 中国科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