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猪猪侠快讯 > 生猪供求快讯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生猪价格汇总: 政府准进口转基因大豆引关注 生物技术让育种更专业

来源: 互联网   2013-11-15 01:59:07   查看:  次

生猪价格汇总: 政府准进口转基因大豆引关注 生物技术让育种更专业[/page]

美国汉学家傅高义:中国应该大胆处理环境问题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中国> 新闻> 头条新闻

字号:

 

政府准进口转基因大豆引关注 生物技术让育种更专业 科学中国-中国网 science.china.com.cn  时间: 2013-06-19  责任编辑: 海峰

农业部批准进口3种转基因大豆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安全性是其一,舆论争议的背后更折射出种业竞争力的问题。如何培养出具有高产、优质、安全等优点的作物品种,已成为世界性的育种课题。

■本报记者 王庆

近日,农业部对3款进口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发放安全证书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安全性是其一,新闻争辩 的背后更折射出种业竞争力的问题。

而今,如何培养出具有高产、优质、安全等优点的作物品种,已成为世界性的育种课题,由此,生物技术被推上了历史舞台。

在日前举办的“第六届国际生物技术与农业峰会”上,环绕 “生物技术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这一话题,业内专家各抒己见。

生物技术成大势所趋

据估量 ,来 2050年,世界总人口将达90亿。据粮农组织2010年的数据,大约还有将近10亿人口生活在饥饿或营养不良的状态下。

中国工程院院士范云六表示,自从第一例转基因番茄在美国问世以来,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物技术,在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应用方面都得来 了迅速发展,已成为近代育种史上发展最快、效力最高的作物改良技术。

她表示,全球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面积连续 保持 增长势头。201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来 达了1.703亿公顷。目前28个国家,数百万农民在种植转基因作物。57个国家批准进口转基因产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

据介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家,约占全球转基因种植面积的40%来 43%。目前美国市场上大致有70%的食品都含有转基因成分。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以作物为主导,大力推进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截至2011年,该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上升来 全球第二位,占全球种植面积的19%。“生物育种已成为推动巴西农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动机。”范云六说。

而对于农作物生物技术产品安全性问题,孟山都北亚区企业事务部总监朱庆华表示,来 目前为止,还没有被科学证实农作物生物技术产品与食用安全和环境安全有关的案例。

种业突破的技术路径

在农业生物技术方面,农业部副部长李家洋表示,我国的整体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地位,在水稻组学、超级稻和抗虫棉等领域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而另一方面,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也同样显然。例如,重要功能基因缺乏,我国基因专利数不足美国的1/10。

为解决上述问题,业内专家唤 吁,以杂交为代表的常规育种和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生物技术不应彼此孤立,而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孟山都是把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结合,两条腿走路,而很多科学家会把这两者分开,缺乏合作精神。”朱庆华说,“实际上要真正推出一个好产品,必须要双方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把产品的潜能开发出来。”

范云六表示,生物技术育种的基础是常规育种,两者彼此孤立是绝对错误的。

大北农生物技术中心总经理吕玉平认为,真正要把我国种业做强做大,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除常规育种、生物技术外,还包括种子资源,三者缺一不可,任何有志做强的生物种业公司都需要器重这三方面。

此外,李家洋建议应打造规模化基因资源高效利用平台,突破生物技术育种的关键瓶颈,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等一系列组学和现代技术,通过新型的平台与合作,培养超级农产品。

据介绍,目前,生物反应器和合成生物使人类智能设计高产、高抗、高效等超级优良品种成为可能。

例如,通过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和转β胡萝卜素合成基因的黄金大米等;利用合成生物育种技术,生产自主固氮的非豆科粮食作物、光合作用效率大幅提高的C-4型水稻等智能高效品种。

李家洋认为,将来通用性品种会越来越让位于专业性品种。“比如小麦,过去是通用性的,小麦培养出来既能做馒头,养猪论坛 ,又能做面条等其他面食。但未来可能不一样,农产品品种的差异性和专业性会加强。”

商业化育种如何推进

在厘清技术思路之后,与会者也都坦承种业发展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产业化问题。

李家洋表示,我国种子企业竞争实力与市场占有率低、规模小、研发能力弱,前20强销售总额仅为孟山都公司的2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