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9月24日讯
在价格调控的强盛压力下,压榨企业通过挺粕完成利润。
豆粕期货怎么涨上去的,还要怎么跌归回吗?
从今年6月起,大连商品交易所(微博)的豆粕期货主力合约1301开始了一轮尤其迅速的单边涨势,价格已从6月1日的3109元/吨,上涨至9月4日的4366元/吨,涨幅逾三成。但从9月17日开始,豆粕期货持续两日重挫,18日单日暴跌逾4%,收于4002元/吨,19日主力合约1301报4040元/吨。
三个月以来,豆粕一直是多空双方青睐的焦点品种。数据显示,今年5月4日,豆粕1301合约持仓量来 达237.3万手,创出历史纪录,8月21日,持仓量来 达256.9万手,再创历史新高。
相伴 持仓量的放大,豆粕主力1301合约成交量不断增长。大连商品交易所的数据显示,7月12日,豆粕1301主力合约创四年来最高,日成交量达736.3万手。
豆粕期货持续三个月的暴涨导致了下游养殖企业怨声载道,发改委的约谈则引发了有人炒作的疑惑。
但业内空前一致地看多声,也使得这次豆粕的牛市有别于过去对绿豆、大蒜的短期炒作。然而,最近两日的暴跌行情难以捉摸,这是利多出尽,还是牛市中的短暂休息 ,或是仅仅是又一轮的资金博弈?
豆粕牛市
豆粕是大豆压榨豆油后的一种副产品,由于富含丰富的蛋白质,主要应用在饲养生猪、家禽等原材料上,饲料消耗占来 每年中国豆粕需求部分的90%以上,2011年饲料消费豆粕4550.7万吨,消费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豆粕的价格除受宏观经济原因的影响外,还存在诸多影响原因,包括大豆的产量、豆油价格、豆粕库存等均会对豆粕价格产生影响。同时,榨油厂的压榨利润还会间接影响豆粕的供应量。
国内现货、期货市场的豆粕价格主要取决于进口大豆的价格。自去年年底豆类价格见底后,今年初开始豆类价格相继走高,国际市场豆粕价格领涨、大豆跟涨,国内市场是豆粕价格跟随国际盘上涨,国产大豆价格处于跟风地位,涨幅较小。
国际市场大豆价格的走高,主要源于南美豆减产、美国大旱、需求旺盛。
作为全球大豆主要产区的美国,正遭遇50年来不遇的洪涝。今年6月以来,有近三分之二的农作物种植地区严重洪涝,受灾程度堪比上世纪50年代。
美国农业部(USDA)9月11日发布的月度报告数据显示,美国大豆产量预估7168.5万吨,低于8月预估7326.3万吨,已持续三月下调产量预估。
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最新作物周报显示,美国大豆收割工作完成了10%,比一周前提高了6%,收割工作进展顺利。
美国豆粕主力合约1301价格从6月1日359.92美元/吨,一路走高。9月4日,美豆粕1301收于527.9美元/吨,来 达近一年来历史最高点,涨幅超30%。
国内6月1日豆粕主力1301价格也跟着美盘的暴涨一路上冲。
“美国洪涝天气导致的减产是此番豆粕涨价的关键因素。大豆的主要供给国产出不足导致全球的供应失衡,这是最基本的供需关系在起作用。”东证期货公司总经理党剑告诉财新记者。
银河期货副总裁李军表示,“除了美国洪涝导致的大豆减产,还有中国农产品自身的夺 地问题,农产品种植面积连续在缩小,一旦天气不好,价格就把持在人家手中。”
中国是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2011年产量1500万吨,进口5246万吨,从美国进口2235万吨,约占进口总额40%。
上述估量 师还告诉财新记者,“目前,中国农产品的价格普遍偏低,中国处于后工业时代,农产品的价格上涨跟发达国家的历程是一样的,这种农业补涨现象十分常态。”
由于年内南北半球的普遍减产,国际市场大豆供应严重紧缺,为应付旺盛的需求,大豆价格在南美新豆上市前将居高不下,中国的大豆进口成本也是水涨船高,相应的豆粕价格必然坚持高企。
此外数据显示,今年生猪的存栏量处于历史高位,6月全国生猪存栏量46213.24万头,同比增长3.6%。豆粕作为禽类和猪饲料中的重要蛋白质来源,饲料需求的增加 亦带动豆粕消费的高速增长,且豆粕在蛋白质含量和适口性方面,相对其他粕类具有显然优势,受替代产品的冲击相对有限。
挺粕主力
在豆粕价格连续攀升的种种原因中,除了天气、供需等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中国原因,就是压榨企业渴望 在豆粕期货上开释价格压力。
油脂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长期被划定在国家调控政策的重点监控范畴之内,大部分压榨企业不敢随意涨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