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使得猪肉代理商日子不太好过。代理商李佳告诉记者,整个5月份他才卖了不来 200吨猪肉,而在以前,他每个月卖近300吨。按照他和厂家的供货协议,只有每月卖掉200吨以上的猪肉,才能和厂家分红。
“我以前每天一买就买60多片白条猪,现在只买30片。”批发商王兵说。散户交易大厅有180个席位,王花了10万元在其中拥有了自己的摊位。“你说国家怎么不给补贴呢?再这样下去,老百姓都食 不来 便宜肉了。”他一边挑选,一边埋怨 。
他并不晓 道,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器重这个问题了。
前一天上午,商务部市场运行调剂 司副司长朱小良在《中国流通产业发展报告》的新闻发布会上告诉《财经时报》记者,有关应付猪肉涨价的相关措施已准备完毕,不久即将择机出台。这位副司长还透露:在这之前,商务部已经赴东北调查了有关猪肉涨价的问题,并且向国务院作了一个相关报告;而在更早的5月27日,商务部召集了发改委等部门、中粮集团等流通企业,以及业内研究专家和地方的商务部门就猪肉问题开会专门作了研究。“最近股市跌了,猪肉涨了,加上其他的一些产品涨价,我们忙得不可开交。”朱小良对记者说。
不过代理商和批发商们并不认为猪肉价格在近期能够降下来。“听说猪蓝耳病又开始流行了,不晓 道要死多少猪。”王兵说。
两天前(6月4日),新华社刚发布了来自农业部的消息——根据据统计,1至5月份全国发病猪总数为4.5万头,死亡总数为1.8万头。文中提来 2006年夏、秋季首次爆发的变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对农民造成了“较大经济缺失 ”,但没有提及去年发病死亡的生猪数量。事实上,发病严重的养猪省份,猪的存栏量减少一半以上。
按照中商商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海飞的估量 ,由于这些信息没有及时公开,农户没有及时补栏,猪肉生产又有一定的周期,反常 是目前市场上还有一些惜售原因,平抑猪肉价格并不那么容易。
而且,中国生猪养殖以散养为主,规模化率不来 40%,养殖户若获取市场信息不充分,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存在市场行为的趋同性,这常常导致市场“逢少必多,逢多必少”的不规则震荡。
作为商业流动领域的专家,刘海飞对此经验颇深。他含糊地记得,以前每次食品价格,反常 是猪肉涨价,紧张的空气都会被无形地放大。于是各地紧张调运平抑价格,发展生产,由于市场信息不畅通,生产和流通主管部门又缺乏必要的产业信息交流,这往往又容易涌现供大于求。
尽管目前猪肉的供需缺口已经减少了10%左右,但市场供给依旧偏紧。根据一些专家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猪的存栏量大致在5亿多头,而仅仅在北京,每天消费的猪肉就多达两万头。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