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最新行情
豆类油脂经历了牛市创新高及见顶下跌后,2013年难以再现2012年的波涛汹涌 行情。全球范畴的货币宽松政策,支撑着农产品价格中性偏多。欧债危机连续 演变,美国走向缓慢复苏,将使美元坚持强势。豆类品种基本面上,豆类供应则相当充裕,南美大豆预期产量创新高,其中巴西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豆生产国。美国2013年4-5月份种植面积预期有小幅增加 ,2013年的豆类油脂的供应充裕压制着价格。国内大豆产量不断下滑,进口量仍旧高企;豆类油脂产业上来看则不容乐观,国内油脂企业压榨利润接近亏损;生猪养殖利润刚扭亏为盈,后期仍存在不确定性。多空影响原因交错 ,没有显然的单边机会。我们分析2013年豆类油脂行情将以区间波动为主,出现 先强后弱的走势,以美豆指数为例,2013年一季度主要在1300-1500美分的区间内波动。在投资机会上,我们认为可在一季度尝试做多,把握南美大豆上市前的阶段性大豆供应短缺行情,或者尝试进行豆油与棕榈油的价差归来套利机会。
一、行情归顾
归顾2012年,豆类市场走出了一段引人注目的牛市行情,在全球低迷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农产品逆市踏上大牛市的步伐。美豆则是其中的领军品种,南美减产、美国主产区遭遇50多年未遇的洪涝等原因的轮流推动下,2012年9月美豆主力合约创下1789美分/蒲式耳的历史纪录,最高涨幅超过60%。之后随着市场预期的修正,市场炒作的热情逐步 消退,加上美国农业部报告逐步 上调大豆产量,豆类重又步入波动归落之路。总体来说,2012年豆类走出比较标准的牛市上升通道及牛市见顶后的下跌走势,截至12月中旬,价格已经归调至1400美分下方,归吐了一半的涨幅。以最高点为界,我们将行情分成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走势波动式上扬
2012年初,豆类市场在经历了2011年“欧债危机”的冲击之后,系统风险导致商品市场大幅归调。CBOT大豆在归调至成本线1100美分/蒲式耳邻近企稳反弹,南美大豆的减产开启了大豆的上涨之路,五月初经历了欧债危机的深幅归调,但在6月中下旬之后,美国农作物主产区遭遇50多年未遇的不断性洪涝威逼 ,豆类成为商品中的明星品种。大豆期货进入了爆发性上涨阶段,其中领涨品种大豆主力合约于9月初创了1789美分/蒲式耳的历史新高。不得不提的是,这波行情上涨中,资金的推动起了重要的作用,CBOT大豆期货基金总持仓创历史新高,非商业多头净持仓也超过25万手,创历史新高,证明了资金的推动作用。与CBOT大豆对应的国内商品期货是豆粕期货,国内豆粕的持仓和成交量,也来 达历史新高,连粕1301合约最高点来 达了4369点,日内成交量超过三百万手,创下天量,一跃成为国内期货市场第一品种。对应的大豆和豆油期货品种,则走势显然偏弱。这一波以美洲大豆减产为题材,配合资金炒作的牛市不断来 9月初见顶。
(二)第二阶段,见顶下跌,逐波归落
随着市场对美国产区洪涝的过度预期,豆类的价格被天气炒作透支了,9月美国农业部报告公开,报告重新上调单产及产量,多头炒作资金开始撤离,价格见顶。后续月份美国农业报告几次持续上调产量预估,根据12月份最新公开的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2012/13年度,南美大豆产量增幅显然,全球大豆产量比2011/12年度增幅超过10%,产量创历史纪录,而需求量增速减缓。预期供应充裕导致价格逐级下跌,下跌的过程相伴 着资金的撤退, CBOT大豆期货总持仓量开始下跌,非商业多头净持仓减少至12万手,减少了一半以上。
2012年豆类走势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品种分化严重。国产大豆、豆粕、豆油三个品种走势迥异。其中国产大豆因国内收储价格支撑,与国外转基因豆有别等因素,国产大豆波幅显然偏小,随着国外进口大豆总量及占比的增加 ,国内大豆已失去了主导力量。豆粕与豆油品种走势则显然分化,豆粕走势基本跟随CBOT大豆走势,豆油的走势则显然偏弱,一方面因为国内油脂需求增长发展来 了低增长时期;另一方面,马来西亚棕榈油的产量不断增加 ,库存压力愈加严重,替代油脂的价格大幅下滑压制了豆油的价格。
图1、CBOT大豆指数及大连豆类指数K线图

资料来源:文华财经、鸿海期货研究中心
二、宏观面估量 :货币宽松仍旧 ,支撑商品价格中性偏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