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既然政策原因这么关键,那能否将国产大豆的现状回结来 对其初始定位之上?明显国家对粮食品种的保护力度要比经济作物大不少。
刘登高:关于所谓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的划分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概念。在奔小康阶段,大豆不仅不是副食,而且是最敏锐 、最迫切需要的优质粮食。
有必要说说收储。我认为这一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也起来 了平稳市场价格、保护 农民利益的作用。但是,事实证明它并未有效防止大豆种植面积、总产的下滑,对其作用不能高估。我们注意来 ,由于国储大豆长期把近千万吨国产大豆放于仓库,在市场上造成国产大豆原料短缺,制约了主产区加工企业的发展;同时又刺激了大量进口。另外,在补贴方法上也有必要进行完善,补助收储企业的办法,给中间商留下了截流补贴的机会。如果学习美国等国家的体会,直接把差额补贴发给种植者,收购价格随行就市,可能是更好的办法。
白明:任何一种作物都具有双重属性,即粮食属性和经济属性。只是有些作物偏重粮食属性,有些作物偏重经济属性。从属性角度来看,大豆的经济属性较强,偏向经济作物。但需要明确的是,判定 一种作物能否收储,不是看它偏向粮食作物还是偏向经济作物,而是要看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对其重要性和战略地位的判定 ,则取决于该作物是否关乎市场、是否关乎国计民生、是否关乎粮食安全。大豆作为经济作物,却同时兼备了市场、国计民生、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所以被纳入收储行列。
马文胜: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大豆是粮食还是经济作物的定位上。棉花、白糖也不是粮食,国家也有收储政策,但同样作为粮食,收储的力度确实是有所区别,国家对于小麦、水稻是积极收、敞开收,而且提前公开收储价,这种收储成效应该说是显著的。国家对于大豆的收储力度相对较弱,尽管收储价格已经有了大幅提高,但是相对于农民种植成本的涨幅来说,收储价格并没有显然的吸引力,目前来看,收储政策对于保护国产大豆的作用确实比较有限。但在没有更好替代手段的情景下,收储政策起码起来 了托底作用,从长远来看,有关部门应加深对国产大豆食用价值的了解,从产业链的下游找觅 出路,只有平稳增长的需求才能促进我国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期货市场在大豆产业中的作用,怎样进一步发挥这种作用?
马文胜:目前国内期货市场已形成了完备的大豆产业链、菜籽产业链以及棕榈油的市场体系,可以满足油脂上下游市场的全部套保需求。此时涌现了一批新型贸易企业,这些企业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移 砖头”式贸易模式,而是摘 用前瞻型定价的创新型贸易方式。此时农民也开始受惠,订单式农业使得农民免除了后顾之忧,市场引导农民积极进行种植结构的调整。大豆在我国尽管目前还是一个劣势品种,但是由于有国内期货工具的保护,不必完全看美豆的脸色行事,我们可以发觉近期大商所豆一期货与美豆的走势已经涌现了背离。
期货市场对大豆产业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可以考虑直接在黑龙江主产地设立交割库,减少中间运输环节从而方便交割,同时交割标的可考虑单设食品豆交割。
中国证券报:国产大豆的出路在何方?
刘登高: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出路有三条:第一,要瞄准国内13亿人的食用需求和国际上的高端需求。我们的大豆是不够用而不是余外 ,现在国内年加工大豆数量已经来 了900多万吨了,出口大豆也有二三百万吨,加起来1100多万吨,而产量只有1200多万吨,顿时就要变成短缺状态。尽快制定挽救大豆产业的有效政策,一是要在全国建立10万亩以上播种面积的大豆生产基地县。补贴因过量进口造成大豆与玉米等作物的比较缺失 ,调动豆农的生产主动性;实行一斤大豆折合4-5斤玉米的粮食总产运算 办法,同等看待大豆和其他粮食作物,调动地方政府发展大豆产业的主动性。第三、鼓励 国产大豆食品加工和深加工,鼓励 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和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开拓国内外国产大豆市场。第四、鼓励 现代生物技术与实用先进技术创新推广,反常 要发挥中国品种资源优势,瞄准国家大豆种业市场。挠 紧培养非转基因、高蛋白高产品种。第四,在品种品牌的基础上,以大商所为基地,在主产区和加工区设立交割库,用期货市场来发觉非转基因大豆的价格,来引导生产。中国大豆产业需要大商所勇敢地挑起担子,通过期货功能的发挥,在中国形成一个非转基因的价格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