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不仅能食 还能拿来入股 合作社模式让养殖户增收
发布日期:2011-01-24 08:33
字号:

新华社

新华社
“将养猪这个事情况成规模并形成产业链,这是未来5年浙江畜牧业努力尝试的重要工作。”浙江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局局长张火法最近向记者透露了这样一个讯息。他所说的产业链,就是将养猪场、屠宰场、饲料厂以及兽药企业这些环节紧密地“拴”在一起,实现共赢。
这也意味着,老百姓食 的猪肉上来 人们餐桌前的一系列环节,都能让养殖户分来 一杯羹,而不是让利润在中间环节中消耗掉。
“目前浙江有个别地方正在尝试这样的模式,一来,可以让农民增加 收入,二来,我们食 的猪肉品质会更好,也更放心。”张火法局长说。
股本是“猪”:养猪场就是一家合资企业
“怎样可以把这些散户集中成大规模的企业?用猪入股,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方式。”浙江省畜牧局办公室主任黄立诚告诉记者,“这不用养殖户出钱成为股本金,却让他们共享了很多资源。”
黄立诚所说的入股方式是目前浙江龙游一些养猪场正在尝试的事情。
今年50岁的赵春根养了10多年的猪,而在3个月前,这位老农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浙江龙游龙珠畜牧专业合作社社长。这个合作社由30多户养殖户组成,年产来 达了20万头猪。这些社员中养殖场规模最大的有5万头,规模最小的有2000头。
“其实,浙江人餐桌上的猪肉80%是靠几万户像赵春根这样的养殖户供给的。而养殖散户全省有几十万。仅仅龙游的30家养猪场招集在一起,便成了注册资本金有1000万元的大企业。”黄立诚说。
其实,赵春根并非是办成合作社的第一个人。2005年5月8日,温州人林献忠清楚地记着这个日子,他联合了30多家养殖户在那一天注册了一个温州生猪基地合作社。他说,这是他记忆中的全国首个养猪合作社。
记者摘 访他时,林献忠刚刚主持完这个合作社的年终大会,而现在的社员已经来 达116个。他说,起初入股的社员,如果按照一万元的资金来算,现在已经升值来 1.6万元,而要想新加入这个合作社还必须通过合作社的认证。
林献忠原本属于大户,在合作社中占有18%的股份,几年下来因为合作社连续扩大,他的股份已经缩小来 15%都不来 。“之所以那么多人想加入,在于‘抱团’以后,风险更低,实力更强,也得来 更多的利润。”林献忠说,因为规模大了,每年能出栏15万头猪,很多饲料厂就乐意和合作社直接合作,互相参股,或者合作办企业。
抱团出击:饲料、兽药成本都低了
养猪最大的成本是什么?毋庸置疑是饲料。
“饲料成本占来 养猪成本的70%。”赵春根告诉记者,目前他所在的合作社已经实现了和饲料厂的合作,统一由对方代加工。今后还将实现大家合股办饲料加工厂。
“从去年12月份开始来 现在,合作社已经消耗了600吨饲料,因为量大,成本显然降低了。”赵春根又仔细算了算告诉记者,生猪价格,每年按照目前合作社的规模将消耗5万吨饲料,而这样的方式可以节省300万元的饲料支出,摊来 每头猪上也是个不小的数字。“饲料成本至少能下行5%。”他说。
除了饲料,兽药支出也是最重要的成本之一。“合作社可以向兽药厂统一摘 购,也通过合作参股的方式来降低成本。一方面,兽药厂可以有更平稳的销售渠道,万分情愿:另一方面合作社能一次性摘 购,摘 购价就如批发价,价格比市场上购买低得多。”黄立诚估量 。
目前赵春根带领 的合作社已经实现了兽药统一摘 购,两个多月下来合作社100多万元的兽药支出,让所有农户在这一项上降低了25%的成本。“如果用参股的方式,还能从兽药厂的纯利中分得一杯羹。”赵春根说,如果让不是社员的小散户出去摘 购,很容易买来 假药,有些散户不够专业,用药不当,导致猪的死亡率居高不下,要赚钱很难。
不仅如此,有20万头年产的龙珠合作社目前正在酝酿品牌。在这方面温州的生猪基地合作社则早有想法。“过完年以后,我们将注册品牌,实现从生产来 销售都在一条链上。”林献忠介绍说,“目前,已经实现统一加工,开发了冷鲜肉、腊肠、肉松这些老百姓能在超市中买来 的产品。注册的品牌也即将审批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