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自媒体 > 营销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仔猪腹泻难治?危害大,认准病根不用怕!判断猪病一目了然! 答案都在这!

来源:    2019-05-13 11:28:02   查看:  次

仔猪腹泻难治?危害大,认准病根不用怕!判断猪病一目了然! 答案都在这!
 

  猪难养,母猪更难养。因为母猪是一个猪场的源头之一。没有一个好的母源,很容易引发猪场疾病。

 

  而这其中仔猪腹泻一直是个难题,困扰着广大养殖户。由于仔猪出生后不久,消化系统功能发育还不健全,对各种应激以及病原菌抵抗力很差。受温度,环境等情况影响。仔猪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极易引起腹泻。

 

 

  当前流行发病特点:

1、易感猪的日龄范围扩大:2日龄∽20周猪均发病(包括哺乳母猪)

2、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100%。临床表现,呕吐,水样腹泻,其他症状不明显.

3、疫苗免疫、反饲( 强毒免疫)效果不好.

4、复发-间隔二十天后再次发生,有的猪场反复4次以上。

5、持续时间长、可长达数月,最长可达半年。

6、温度很高的情况下依然发生,7-8 月份依然发生。

7、母猪也会有轻微的腹泻症状和食欲减退。

8、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①仔猪死亡 :

7日龄仔猪的高死亡率可高达100%,每头仔猪的直接饲料成本约260∽300元;

②育肥猪推迟出栏(推迟出栏10∽15天左右,育肥后期每天需要3kg饲料,1.5元/kg,每头损失45∽68元);药费增加。

 

 

  仔猪腹泻原因:

 

  一、仔猪缺乏先天性免疫力

  新生仔猪本身没有保护性免疫机能,通常只有从初乳中获取免疫球蛋白才能初步建立免疫力。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虽很高,但下降也快,仔猪肠道免疫应答能力也低下。因此仔猪受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易患病。

 

  二、仔猪调节体温的机能不健全,对寒冷的抵抗力差,易患病

  初生仔猪体温调节的神经系统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仔猪在出生20天内体温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很大,当外界环境温度比仔猪的体温低很多时,仔猪的体温能迅速下降,代谢减弱,机体的免疫抵抗力降低,常发生各种疾病,特别是腹泻病的发生。改善措施:做好保温工作,控制好保温箱小环境的温度。

 

  三、新生仔猪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功能不完善

  新生仔猪上皮细胞仅能分泌乳糖酶,胃内仅含有凝乳酶,而胰脂肪酶、胃和胰蛋白酶等消化酶皆很少,其活性也很低,胃酸缺乏,尤其是盐酸。由于仔猪胃液PH值低于4时才能有利于蛋白质消化,才能使大量病原菌灭活。

 

  四、规模化猪场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应激过强促进致病

  尤其是实施早期断奶。其环境温度、饲料营养、管理条件未跟上需要,更易致病。据研究:早期断奶应激可降低仔猪体内循环抗体水平,抑制细胞免疫力,使免疫反应抑制,引起仔猪抗病力弱,易发生腹泻。可使用免疫素注射提高抗应激能力。

 

  五、营养和饲养管理不当所致

  由于母猪无奶综合症而导致仔猪低血糖,仔猪由不活泼到水泻样腹泻,严重的由虚弱发展到低温、昏迷或神经症状。由于对仔猪突然强制补料或吃不良的奶汁和饲料,可导致乳猪补料诱导性腹泻或营养性腹泻。仔猪活泼有食欲,无全身症状,仅是拉消化不良的稀臭粥样状粪便。可使用贝优乳 强化诱食锻炼肠道。

 

  六、由细菌性病原致泻

 

  1.黄痢

  1~7日龄的仔猪发病,四季均可发病,以第一胎母猪所产仔猪或环境卫生条件较差的发病率较高;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排黄色稀粪,内含凝乳小片,排粪失禁,脱水消瘦,衰脱死亡。

 

  2.红痢

  四季可发病,主要是1~3天龄仔猪发病,多为c型魏氏梭菌产生外毒素致病,发病急剧,病程短促,大多于1~3天内死亡,排出浅红色或红褐色稀粪,以后排含灰色坏死组织碎片,变成“米粥”状粪便。

 

  3.白痢

  四季可发病,主要是10~20天龄仔猪发病。饲养管理差、气温剧变、阴雨连绵等多发,病程2-10天,以排出乳白色或灰色腥臭的糊状稀粪为特征。

 

  4.仔猪副伤寒

  主要发生于多雨潮湿季节,多见于营养、卫生状况差的猪场流行。主要以慢性结肠炎,与肠型猪瘟相似有的呈急性败血症,经1-6天死亡。

 

  七、病毒性原因致泻

 

  1.猪传染性胃肠炎

  冬春季节较易发,各种年龄猪均可感染发病,天龄越少的仔猪危害越大。仔猪呕吐、水样腹泻,最后脱水死亡或成为僵猪,成年猪轻度水样腹泻。

 

  2.轮状病毒

  早春和晚冬季节多发,以10-20天龄的仔猪最易感,新疫区偶有暴发,多为散发。成年猪多求为隐性感染。仔猪呕吐、腹泻,粪便黄白色或黑色,较腥臭,呈水泻样或糊状。关于轮状病毒。

 

  3.猪流行性腹泻

  各种年龄猪均可发病,多在冬春发生,夏季也偶有发生,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比,传播速度较慢,病死率较低,腹泻症状也较轻,常与胃肠炎混合感染。

 

  4.伪狂犬病

  冬春季节多发,病猪精神抑郁、呕吐、腹泻、发抖,有的有后退、转圈等神经症状。

 

  八、寄生虫病

  猪寄生虫病目前常发生于管理及环境差的养猪场或养殖户。常与饲养方式、猪舍构造、卫生管理、猪只密度、排泄物处理、猪栏土质和气候有关。内寄生虫的感染会降低增重和增加料肉比,因此延迟猪只出售时间,屠宰时亦会遭到废弃。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1.猪蛔虫

  是常见的内寄生虫,常给养猪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猪蛔虫是消化道中最大寄生虫,成虫长达15~40厘米,成虫寄生于小肠肠腔或胆管中,猪只可经过被虫卵污染的饲料、饮水、泥土而感染。亦可粘附于母猪之乳房,仔猪哺乳时会感染。虫卵被猪吞食后在小肠孵化,然后进入肝脏。再经血液流移行至肺脏。最后重新进入小肠发育成为成虫。

 

  2.猪鞭虫病

  猪鞭虫的成虫寄生于盲肠与结肠黏膜表面。虫卵自粪中排出需要至少3周才发育成含幼虫的虫卵。经口感染后在结肠与盲肠内发育成成虫。从感染到成虫排卵共6~7周。鞭虫虫卵的抵抗力也很强,在受污染的地面上可存活数年。猪鞭虫高度感染时,由于虫体头部深入黏膜引起肠道出血性炎症,其症状易与猪血痢相混淆。常与猪血痢病并发造成排黏血下痢便使诊断及治疗更加复杂。

 

  3.兰氏类圆线虫病

  兰氏类圆线虫,寄生于猪小肠。其幼虫可通过初乳感染仔猪。临床上,严重感染者小肠发生充血、出血和溃疡。病猪消瘦、贫血、腹痛,最后极度衰弱而死亡。诊断可通过粪检虫卵或在肠道中发现成虫。治疗本病采用丙硫苯咪唑。

 

  4.旋毛虫病

  旋毛虫成虫寄生于肠管,幼虫寄生于横纹肌。人、猪、犬、猫、鼠类及狼狐等均能感染。本虫常呈人猪相互循环,人旋毛虫可致人死亡,感染来源于摄食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旋毛虫包囊的猪肉。肉品卫生检查是防治旋毛虫病的首要方法。本虫对猪致病微弱,但对人则强。

 

  5.猪结节虫

  本虫属食道口线虫,寄生于盲肠和大肠。l2周龄以上的猪只最易感染。主要的病变为肓肠形成结节。本病临床症状呈现轻微下痢。严重感染时除腹泻以外,猪高度消瘦、发育受阻。

 

 

 止痢菌克
  主要成份  氟苯尼考、止痢因子、牛磺酸、卡美丁、Vc、溶菌酶,头孢噻呋
  钠、叶酸,  免疫增效剂等。
  主  治1、主要用于畜禽细菌和病毒引起的肠炎、痢疾、伤寒、副伤寒、
  恶性腹泻、  四季拉稀、犊牛下痢、羔羊痢疾、鸡白痢以及母畜产后引起的一系列炎症。并对仔猪的黄、  白痢、身体发热、风热泻泄及家禽排绿色粪便等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2、增强畜禽机体的免疫功能,防止畜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减少由于免疫功能下降造成的多种疑难杂症(如:多种原因引起的应激,不明原因的产蛋下降,脱肛,啄肛,瘁死综合症,生长停滞等。
  3、对猪的病因引起的精神不振、采食量下降、消瘦、拉稀、喜喝脏水、喜吃青料等,用后立竿见影。
  用法用量治疗量:本品100g拌料200kg;预防用药量减半。
包  装  100g/袋X 10袋/盒X 6盒/件(15538376277)

 

 

仔猪腹泻病鉴别诊断简表:

 

  仔猪腹泻紧急处理4步走:

 

  1、停止哺乳

  首先把拉稀仔猪抓进保温箱,洒满消毒爽身粉,保持仔猪全身干燥!再停止哺乳2小时,期间每半小时留意仔猪是否扎堆,扎堆就用棍子驱赶,避免压死底部的仔猪。

 

  2、保温补水

  保温干燥是治疗腹泻仔猪的关键要素,仔猪抓进保温箱后,应尽快使保温箱的温度达到30C°以上。

 

  其次,发病仔猪容易脱水,因此在保温的同时,给仔猪补水也很重要的。

 

  单头仔猪补水液的配置方案一般为:温开水20ml+电解质补液盐2g+黄芪多糖2ml+维生素C 2ml,给母猪灌服,每隔1小时灌注一次,这样能很好防止脱水。

 

  (注:此方案适合1-15日龄小猪治疗

 

  3、净化奶水

  仔猪发生腹泻,可能是母乳中含有大量病毒导致,若仔猪继续采食,腹泻会更加严重。所以我们就需要采取母猪奶水净化方案,把母猪的奶水净化干净。

 

  首先做好配药准备:

  催奶药配方:氯化钠50ml+缩宫素2ml+黄芪多糖30ml

  净化针配方:冻干型白细胞干扰素+磺胺类药物20ml

 

  然后采用耳静脉推注的方式,给母猪进行催奶,一边推液一边挤奶,把每个奶头的奶水都挤干净后,再将净化针进行肌注。

  (注:药物注射分别注射在母猪颈部两侧,切勿混合注射或注射在同一位置)

 

  奶水净化1-2个小时后,会有新的奶水产生,这时我们就可以把仔猪放出来吃奶了。

  (注:吃奶前要把母猪奶头用消毒水进行涂擦干净。)

 

  4、后期护理

  当腹泻控制下来后,仔猪会非常脆弱,每天要定期观察仔猪的状态,及时补水,严重的直接进行无害处理,同时要做好隔离消毒工作,避免传播其它单元。

 

 

若文章对您有帮助,请点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畜牧网综合整理)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