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对养猪业危害较大,尤其是仔猪,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其临床症状与防控措施。
临床症状
1.仔猪-腹泻:仔猪感染后1-2天内出现腹泻,粪便呈水样,颜色为黄色、灰色或绿色,常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气味恶臭。-呕吐:多发生在腹泻之前,通常在进食后出现呕吐,这会导致仔猪迅速脱水和体重下降。-脱水与死亡:由于严重腹泻和呕吐,仔猪很快出现脱水症状,表现为皮肤干燥、弹性降低,眼球下陷,体重明显减轻。病情严重时,仔猪常在发病后2-7天内死亡,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1周龄内仔猪死亡率可达90%-100%。
2.育肥猪-腹泻与食欲减退:育肥猪感染后主要症状为腹泻,粪便呈水样或糊状,颜色较深。同时,病猪食欲明显减退,精神不振,生长速度减缓,但一般不会出现呕吐症状。-体重下降:持续腹泻会导致育肥猪体重减轻,饲料转化率降低,影响养殖效益。如果没有继发感染,育肥猪通常在发病后5-7天逐渐恢复,但生长性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3.成年猪-轻微腹泻或无症状:成年猪感染后症状相对较轻,部分猪只可能仅出现短暂的腹泻,粪便呈软便或轻度水样便,持续2-3天,然后逐渐恢复正常。有些成年猪可能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它们可以成为病毒的携带者,向外界排毒。-繁殖性能影响:怀孕母猪感染后,可能出现流产、早产、产弱仔等情况,影响猪场的繁殖生产。
4.母猪-消化系统症状:部分母猪会出现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的情况,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腹泻,粪便呈水样,颜色可为黄色、灰色或绿色,有明显的酸臭味。这不仅影响母猪自身健康,还因采食量下降导致泌乳量减少。-繁殖性能影响:怀孕母猪若在此期间感染,可能出现流产、早产现象,产出的仔猪多为弱仔,活力差,死亡率高。即使成功分娩,母猪产后体质虚弱,恢复缓慢,影响后续的繁殖周期。
5.产房仔猪-剧烈腹泻:仔猪出生后不久,甚至在数小时内就可能发病,排出黄色或灰白色水样稀便,粪便中常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气味腥臭。腹泻频率极高,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呕吐:频繁呕吐是仔猪感染的典型症状之一,多在进食母乳后发生。这使得仔猪无法正常获取营养,加剧脱水和能量消耗。-迅速脱水:由于持续的腹泻和呕吐,仔猪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丢失,迅速出现脱水症状。表现为皮肤干燥、松弛,失去弹性,眼窝凹陷,体重急剧下降。-高死亡率:1周龄内仔猪因自身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后死亡率极高,可达90%-100%。随着日龄增长,死亡率有所降低,但仍会对仔猪的健康和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二、防控措施
(一)疫苗防控
1.疫苗选择:挑选正规厂家生产、质量可靠且免疫原性良好的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如灭活疫苗、活疫苗或二联苗(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苗)。结合猪场所在地区的流行毒株特点以及猪群的实际免疫状况,精准选择合适的疫苗类型。
2.免疫程序:-母猪:在产前4-6周和产前2-3周各进行一次免疫,推荐采用后海穴注射方式,能有效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提高母源抗体水平。注射剂量按照疫苗说明书严格执行。-仔猪:对于存在感染风险的分娩舍,仔猪出生后可立即口服适量的猪流行性腹泻活疫苗,通过这种方式可尽早为仔猪提供免疫保护。
(二)生物安全措施
1.严格隔离:分娩舍应具备独立的隔离设施,与猪场其他区域严格分隔。外来人员、车辆严禁进入分娩舍区域,内部工作人员进入时需更换专用工作服、鞋套,经过消毒通道和洗手消毒后方可进入。
2.全面消毒:-日常消毒:每天对分娩舍进行清扫,清除粪便、杂物等污染物,然后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戊二醛等进行喷雾消毒,重点对猪栏、地面、墙壁、料槽、水槽等进行全面喷洒,确保消毒无死角。-空栏消毒:在一批仔猪转出后,对分娩舍进行彻底的空栏消毒。先将舍内设备、用具等移出,进行高压水枪冲洗,然后用消毒剂进行喷洒、熏蒸消毒,空置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下一批母猪的转入。-人员与物资消毒:进入分娩舍的所有物资,如饲料、药品、仔猪用品等,都要在入口处进行消毒处理。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剂擦拭等方式。工作人员的衣物、鞋子等也要定期清洗消毒,避免携带病毒进入舍内。
(三)饲养管理优化
1.环境控制:-温度管理:分娩舍要保持适宜且稳定的温度,母猪适宜温度为18-22℃,仔猪出生后1-3天适宜温度为30-32℃,4-7天为28-30℃,之后每周降低2℃左右。可通过安装保温灯、加热板、空调等设备来调节温度。-湿度调节:将湿度控制在65%-75%,湿度过高时,可通过加强通风、使用除湿设备等方式降低湿度;湿度过低时,可适当进行喷雾加湿。-通风管理:保持良好的通风,及时排出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引入新鲜空气。但要注意避免贼风直吹仔猪和母猪,可采用合理的通风系统,如负压通风、正压通风等,并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调整通风量和通风时间。
2.母猪饲养:为怀孕母猪提供营养全面、均衡的优质饲料,确保其在妊娠期和哺乳期获得充足的营养。尤其要注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供应,以增强母猪的体质和免疫力,提高母乳质量。同时,保证母猪充足的清洁饮水,可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多维电解质,缓解母猪应激。
3.仔猪护理:仔猪出生后,及时让其吃上初乳,初乳中含有丰富的母源抗体,能有效提高仔猪的抵抗力。对于弱小仔猪,可进行人工辅助哺乳,确保每头仔猪都能获得足够的营养。同时,要注意保持仔猪生活环境的清洁干燥。
(四)疫情应急处理
1.快速诊断:一旦分娩舍内有猪只出现疑似猪流行性腹泻的症状,应立即采集粪便、肠道组织等样本,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检测,尽快确诊病情,为后续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2.紧急隔离:将发病猪只迅速转移至远离分娩舍的隔离舍进行单独饲养,防止病毒在舍内进一步传播。对隔离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管理,安排专人负责照顾病猪,避免与健康猪只接触。
3.紧急免疫与治疗:对分娩舍内未发病的母猪和仔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可选择活疫苗进行口服或后海穴注射。对于发病仔猪,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通过口服补液盐的方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同时可使用抗生素预防继发细菌感染。对发病母猪,除补充营养和水分外,可根据病情适当使用一些对症治疗的药物,促进其恢复。
4.无害化处理:对因猪流行性腹泻死亡的猪只,要严格按照无害化处理的要求进行处理,采用焚烧或深埋等方式,防止病毒扩散,污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