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猪病技术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猪痢疾与猪回肠炎的鉴别要点及综合防控策略

来源: 猪场管理者   2025-04-23 16:01:50   查看:  次

  猪痢疾和猪回肠炎是养猪业中常见的两种肠道疾病,虽然它们在临床表现上有相似之处,但病原、病理机制、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策略各有不同。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为养猪从业者提供科学的指导。

  01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特征对比

  一、猪痢疾(Swine Dysentery)

  病原体:猪痢疾短螺旋体(Brachyspira hyodysenteriae),革兰氏阴性厌氧螺旋体,具有3-5个弯曲结构,鞭毛运动能力使其可穿透肠道黏液层。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带菌猪和污染物是主要传染源,潜伏期5-90天,发病率可达90%,死亡率15-30%。

  易感群体:断奶仔猪至成年猪均易感,高蛋白饲料(粗蛋白≥18%)会显著加重病情。

  二、猪回肠炎(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opathy)

  病原体:胞内劳森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专性细胞内寄生菌,仅能在肠上皮细胞胞质内增殖。

  传播特征:全球性分布,集约化猪场发病率达30-50%,运输应激、温度骤变(温差>8℃)可诱发临床型病例。

  亚型分类:

  急性出血型:多发于4-12月龄后备母猪

  慢性肠炎型:育肥猪主要表现形式

  隐性感染型:造成10-15%的日增重损失

  三、流行病学对比

  02病理机制与剖检诊断

  一、猪痢疾的病理进程

  1、发展阶段:

  黏液性肠炎期(感染后3-5天):盲肠和结肠黏膜充血,杯状细胞分泌亢进,肠腔充满灰色黏液

  出血性肠炎期(5-7天):肠壁血管血栓形成,黏膜层片状坏死脱落,特征性"麸皮样"伪膜

  慢性纤维化期:肠壁肌层增生,肠腺萎缩,形成永久性消化功能障碍

  2、剖检特征:

  结肠螺旋样皱襞表面覆盖黄绿色纤维素性渗出物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2-3倍,切面多汁

  肝脏呈轻度胆汁淤积性黄染

  二、猪回肠炎的病理特点

  1、急性出血型:

  回肠末端至结肠前段肠壁水肿增厚(可达正常3倍)

  肠腔充满未凝固血液,黏膜表面呈脑回状皱褶

  脾脏肿大,边缘出现梗死灶

  2、慢性肠炎型:

  回肠壁呈"橡皮管"样硬化,肠绒毛高度萎缩(缩短50-70%)

  Peyer's淋巴集结增生形成直径2-3cm的结节

  肠系膜淋巴管扩张,可见乳白色淋巴液滞留

  三、组织学鉴别

  03临床症状鉴别诊断

  一、猪痢疾的典型症候群

  排泄物特征:初期灰色稀粪,发展至胶冻样黏液便,后期排出含新鲜血块的"草莓酱"样粪便

  腹痛表现:排便时弓背努责,尾部震颤频率>5次/分钟

  全身症状:体温39.5-40.5℃,皮肤苍白(Hb<80g/L),饮水量增加30-50%

  二、猪回肠炎的临床分期

  1、急性型:

  突发性沥青样黑色血便,24小时内死亡率可达50%

  眼睑结膜苍白如纸,呼吸急促(>40次/分)

  2、慢性型:

  间歇性灰黄色糊状粪,被毛粗乱呈"刺猬背"状

  生长停滞(日增重<300g),体型较同栏猪小20-30%

  三、鉴别要点

  04防控方案

  一、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引种隔离:执行45天隔离制度,第7天采集直肠拭子进行PCR检测

  车辆消毒:使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物(1:200)浸泡轮胎>15分钟

  饲料管控:制粒温度>85℃维持3分钟,杀灭原料中病原体

  二、精准用药方案

  1、猪痢疾的治疗

  抗生素治疗

  泰妙菌素:饲料添加(100-200g/t)或饮水(0.0125%),疗程5-7天。

  林可霉素:肌注(10mg/kg体重)或饲料添加(100g/t)。

  二甲硝咪唑:对布拉氏杆菌有效,但需注意休药期。

  对症治疗

  补液:腹泻严重时,饮水中添加电解质(如葡萄糖-电解质溶液)。

  止泻:使用收敛剂(如蒙脱石),减轻肠道刺激。

  2、猪回肠炎的治疗

  抗生素治疗

  泰乐菌素:饲料添加(100g/t)或饮水(0.025%),疗程7天。

  泰妙菌素:饲料添加(50-100g/t),对劳森氏菌敏感。

  强力霉素:适用于急性病例,肌注(10mg/kg体重)。

  对症治疗

  急性出血性病例需紧急补液,静脉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

  慢性病例可添加益生菌,修复肠道微生态。

  三、环境控制参数

  温度管理:保育舍昼夜温差<3℃,湿度维持65-70%

  密度优化:育肥猪占地面积>0.8㎡/头,料槽空间>5cm/头

  通风标准:冬季换气率4-6次/小时,氨气浓度<15ppm

  05总结

  猪痢疾以黏液血便和结肠病变为特征,需重点控制环境污染;猪回肠炎以回肠增生和慢性消瘦为主,疫苗预防效果显著。

  通过临床症状、解剖病变及实验室诊断,可有效鉴别两者。预防上,生物安全、饲养管理和疫苗免疫是关键;治疗上,合理使用抗生素并结合对症治疗能显著降低损失。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