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饲养生猪的生产性能,有效解决粪污排放等问题,本试验研究了在饮水添加嗜酸乳杆菌对育肥猪的料肉比、成活率、胴体品质、抗病能力、经济效益以及粪污排放等方面的影响,为嗜酸乳杆菌在生猪饲养中的全面推广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
从养殖场选择120头60日龄的DLY断奶仔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头,组内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对照组日粮为商业饲粮(绵阳希望饲料有限公司772号仔猪全价配合饲料,该配合饲料主要由玉米、豆粕、氨基酸、氯化钠、矿物元素、维生素、植酸酶等原料配制而成,主要营养成分如下:粗蛋白质≥17.0%,粗纤维≤6.0%,粗灰分≤7.0%,总磷≥0.5%,赖氨酸≥1.0%,水分≤14.0%,氯化钠0.30%~0.08%,钙0.50%~1.0%;试验组在商业饲粮基础上添加嗜酸乳杆菌口服液(重庆优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从2014年10月14日开始到12月09日止,为期57天。嗜酸乳杆菌口服液利用红糖+尿素制备的培养基扩增后通过安装在水线上的加药泵定量添加。断奶仔猪:每头每天30 mL/L,连用7天;保育到生长期结束:每头每天40 mL/L,每月至少连用7天;育肥期开始到出栏:每头每天100 mL/L,每月至少连用7天。
1.2饲养管理
每日四次喂料(8点,12点,16点,20点),每次以猪吃饱后料槽内略有余料为宜,自由饮水。粪便每天打扫一次,及时冲圈,注意通风换气,定期常规消毒。
1.3测定指标
1.3.1常规指标
仔猪入舍后,观察其腹泻、喘气、采食等情况。每天结算饲料采食量,若试验过程中出现死猪,则将其所在重复内的仔猪总采食量计算出来,再除以头数,算出其平均数,作为此死亡猪的采食量,以结算饲料。每天记录采食量、温湿度和腹泻情况(腹泻指数评分见表1)每个生长阶段的开始和结束称重一次,当达到上市体重时结束试验。
表1 腹泻指数评分表
1.3.2舍内空气指标
利用NH3/H2S二合一测定仪(河南中安电子探测技术有限公司)在猪舍内选定固定地点检测NH3、H2S含量。上午10点、下午4点各一次,最后求平均值。
1.3.3屠宰指标
试验结束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每个重复各随机选择1头,共计12头进行屠宰。按常规屠宰方法进行育肥猪的胴体分割,去头、蹄、尾及内脏(留肾和板油),称重。试验组和对照组各随机抽取1头在10肋顶端背部取新鲜肉样100 g,送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成都)检测肉中氨基酸含量。
屠宰率为胴体重(包括板油和肾脏的重量)占宰前活重的百分比。
1.4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进行定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添加嗜酸乳杆菌口服液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嗜酸乳杆菌能提高断奶仔猪日增重,改善断奶仔猪料肉比,减少腹泻天数,改善猪舍空气质量,降低死亡率;对背部肌肉氨基酸无影响(表3),可提高净利润10.8元/头(表4)。
表2 嗜酸乳杆菌口服液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表3 背部肌肉氨基酸水平 (%%)
表4 经济效益分析
注:饲料和育肥猪价格分别按3.46、7.5元/kg计算
3 讨论
嗜酸乳杆菌在动物生长过程中有着特殊的生理功能。乳酸菌通过黏附素与肠黏膜细胞紧密结合,在肠黏膜表面定植形成占位优势,从而改变了肠道内环境,抑制了有害菌繁殖,增强了动物对外界疾病的抵抗力;如果这个生物屏障遭到破坏,有害菌异常增殖,就会造成肠道内微生态平衡的失调,进而导致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能在体内发挥正常代谢活性的嗜酸乳杆菌,能直接为动物提供可利用的必需氨基酸和各种维生素(B族和K族),可提高矿物质元素的生物活性,进而达到增强动物的营养代谢、直接促进生长和改善胴体氨基酸水平的作用。
嗜酸乳杆菌还能明显地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一方面由于它能在肠道定植,相当于天然的自动免疫;另一方面,因其能刺激腹膜巨噬细胞、诱导产生干扰素、促进细胞分裂、产生抗体及促进细胞免疫等,所以它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饲喂嗜酸乳杆菌对巨噬细胞的半乳糖甙酶活性及吞噬活性等具有显著的激活和促进作用,菌体通过淋巴结、黏膜刺激淋巴细胞,接受刺激的淋巴细胞再通过肠系膜淋巴结(MIN)循环到血流中,并分布全身,从而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增强机体对异物产生抗体的作用。
嗜酸乳杆菌对一些腐败菌和低温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用于防治腹泻、下痢、肠炎、便秘和由于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多种疾病以及皮肤炎症,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产生的乳酸等有机酸能显著降低环境pH值和Eh(氧化还原电位)值,使肠内处于酸性环境,对于致病菌如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弯曲杆菌、葡萄球菌等有拮抗作用;⑵产生的过氧化氢能激活“过氧化氢酶-硫氰酸”系统,抑制和杀灭革兰氏阴性菌、过氧化氢酶阳性菌如假单胞菌属、大肠杆菌类和沙门氏菌属等;⑶产生类似细菌素的细小蛋白质或肽类(抗菌肽),如各种乳酸杆菌素和双歧杆菌素,对葡萄球菌、梭状芽孢杆菌以及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有拮抗作用。另外,双歧杆菌等还可将结合的胆酸分解为游离的肌酸,后者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比前者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