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北方持续高温叠加台风影响带来的降雨,多地养殖场出现被淹、猪只被冲走等情况,同时,高温多雨天气也易导致猪群热应激及疫病暴发风险。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猪产业专家团提醒,预防性降温措施是基础,雨后快速、彻底、无死角的生物安全处理是关键点,高温雨季需从猪舍管理、猪群健康监测、物资储备、疫病防控等多方面采取防范和应对措施。
7月8日,台风“丹娜丝”影响浙江、福建、台湾等地,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出现强降雨。未来三天,“丹娜丝”将影响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部分地区累计雨量大,关注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和城市暴雨积涝,沿海地区防范大风影响;西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内蒙古等地多降雨,关注局地强降雨和强对流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
南方多地大到暴雨养殖场需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中央气象台7月9日06时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受台风“丹娜丝”影响,7月9日08时至13日08时,浙江东南部、福建、江西南部、湖南南部、广东、广西和贵州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福建、江西南部、广东北部和东部、广西中南部和西北部、贵州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福建东部和南部、广东北部和东部局地特大暴雨。
持续降雨可能会带来山洪、地质灾害等风险,各位养殖户需密切关注天气预警,注意人身和猪场安全,提前做好防范预防措施。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猪产业专家团提醒:
01.高温天气猪群热应激预防措施
完善降温设施:做好舍内水帘、风扇等设备的检修维护,保证正常运转;午间舍内空气干燥时可在舍内地面和畜体少量雾化喷淋(切忌直接长时间冲水降温)。
调整饲养密度:高温季节必须适当降低饲养密度,避免因群体数量大、密度高而产生的辐射热与外部高温叠加。
优化饲喂管理:适当减少高能高脂类饲料比例,增加易消化、适口性好的饲料,按照“少喂勤添、晚上加喂”的原则,利用早晨和傍晚凉爽时段饲喂。保障清洁饮水充足,饮水中可适量补充食盐、氯化钾、碳酸氢钠等电解质。
强化疫病防控:及时清理粪污、消灭蝇鼠;定期搞好舍内、场内环境清洗消毒;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转群、运输和疫苗接种等应激性操作。

02.雨季前、中、后期防范措施
暴雨来临前:
全面检查猪舍屋顶、墙壁、门窗是否存在渗漏,及时修补破损处,防止雨水渗入。
保持猪舍干燥,做好防潮处理。湿度过高时,应开启通风设备(如负压风机、换气扇),促进空气流通,降低氨气浓度。若自然通风不足,可采用间歇式通风模式,避免冷风直吹猪群,防止应激。
在产房和保育舍铺设吸水性强的垫料(如木屑、稻壳),并定期更换,保持干燥。可在猪舍内放置生石灰或除湿剂,辅助降低湿度。
做好饲料储存与防霉措施。饲料仓库地面可加垫木板或塑料托盘,防止饲料直接接触潮湿地面。雨季不宜囤积过多饲料,尽量按需采购,减少储存时间。严格执行“先进先出”原则,避免饲料长期存放导致霉变。在饲料中添加丙酸钙、山梨酸钾等防霉剂,抑制霉菌生长。定期检查饲料质量,发现结块、异味应立即停用,避免猪群中毒。
疫病防控与生物安全。雨季前应检查猪群的免疫情况,重点接种猪瘟、口蹄疫、圆环病毒等疫苗,提高免疫力。对易发腹泻的仔猪,可补充益生菌或口服疫苗,降低发病率。
暴雨持续中:
关注猪舍是否漏雨进水,紧急排水(确保人员安全前提下),保障电力供应,密切关注猪群健康。
暴雨停歇后:
迅速排水清污。雨停后第一时间组织力量清除场内所有积水(尤其是猪舍内、赶猪通道、低洼处)。
彻底清理杂物及垃圾。清除淤泥、垃圾、杂物、死亡动物尸体等。被洪水浸泡过的垫料、饲料必须彻底清除。
全场无死角消毒。首次消毒后,间隔1~2天再强化消毒一次。后续根据风险评估进行常规消毒。
限制流动,强化入场流程。暴雨后非必要不进场,减少外部人员进入。所有进场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更衣、换鞋(水鞋)、淋浴、消毒(包括手机等随身物品)。进场物资严格消毒(臭氧、熏蒸、喷雾)。
严查水源饲料安全。对水井、水塔、水箱、水管进行彻底冲洗和消毒(可使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物或氯制剂)。检测水质合格后方可使用。任何被洪水浸泡、可能受污染的饲料必须立即废弃处理,严禁饲喂。检查未被淹饲料仓库是否渗漏受潮。
强化猪群健康监测与处置。雨后立即仔细巡查所有猪群,重点关注猪只是否出现外伤,关注精神状态与食欲,是否出现呼吸道/消化道症状,警惕雨后高发的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病等。发现异常猪只立即隔离,对死亡猪只进行无害化处理。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猪产业专家团提醒,预防性降温措施是基础,雨后快速、彻底、无死角的生物安全处理是关键点,高温雨季需从猪舍管理、猪群健康监测、物资储备、疫病防控等多方面采取防范和应对措施。
7月8日,台风“丹娜丝”影响浙江、福建、台湾等地,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出现强降雨。未来三天,“丹娜丝”将影响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部分地区累计雨量大,关注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和城市暴雨积涝,沿海地区防范大风影响;西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内蒙古等地多降雨,关注局地强降雨和强对流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
南方多地大到暴雨养殖场需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中央气象台7月9日06时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受台风“丹娜丝”影响,7月9日08时至13日08时,浙江东南部、福建、江西南部、湖南南部、广东、广西和贵州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福建、江西南部、广东北部和东部、广西中南部和西北部、贵州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福建东部和南部、广东北部和东部局地特大暴雨。
持续降雨可能会带来山洪、地质灾害等风险,各位养殖户需密切关注天气预警,注意人身和猪场安全,提前做好防范预防措施。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猪产业专家团提醒:
01.高温天气猪群热应激预防措施
完善降温设施:做好舍内水帘、风扇等设备的检修维护,保证正常运转;午间舍内空气干燥时可在舍内地面和畜体少量雾化喷淋(切忌直接长时间冲水降温)。
调整饲养密度:高温季节必须适当降低饲养密度,避免因群体数量大、密度高而产生的辐射热与外部高温叠加。
优化饲喂管理:适当减少高能高脂类饲料比例,增加易消化、适口性好的饲料,按照“少喂勤添、晚上加喂”的原则,利用早晨和傍晚凉爽时段饲喂。保障清洁饮水充足,饮水中可适量补充食盐、氯化钾、碳酸氢钠等电解质。
强化疫病防控:及时清理粪污、消灭蝇鼠;定期搞好舍内、场内环境清洗消毒;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转群、运输和疫苗接种等应激性操作。

02.雨季前、中、后期防范措施
暴雨来临前:
全面检查猪舍屋顶、墙壁、门窗是否存在渗漏,及时修补破损处,防止雨水渗入。
保持猪舍干燥,做好防潮处理。湿度过高时,应开启通风设备(如负压风机、换气扇),促进空气流通,降低氨气浓度。若自然通风不足,可采用间歇式通风模式,避免冷风直吹猪群,防止应激。
在产房和保育舍铺设吸水性强的垫料(如木屑、稻壳),并定期更换,保持干燥。可在猪舍内放置生石灰或除湿剂,辅助降低湿度。
做好饲料储存与防霉措施。饲料仓库地面可加垫木板或塑料托盘,防止饲料直接接触潮湿地面。雨季不宜囤积过多饲料,尽量按需采购,减少储存时间。严格执行“先进先出”原则,避免饲料长期存放导致霉变。在饲料中添加丙酸钙、山梨酸钾等防霉剂,抑制霉菌生长。定期检查饲料质量,发现结块、异味应立即停用,避免猪群中毒。
疫病防控与生物安全。雨季前应检查猪群的免疫情况,重点接种猪瘟、口蹄疫、圆环病毒等疫苗,提高免疫力。对易发腹泻的仔猪,可补充益生菌或口服疫苗,降低发病率。
暴雨持续中:
关注猪舍是否漏雨进水,紧急排水(确保人员安全前提下),保障电力供应,密切关注猪群健康。
暴雨停歇后:
迅速排水清污。雨停后第一时间组织力量清除场内所有积水(尤其是猪舍内、赶猪通道、低洼处)。
彻底清理杂物及垃圾。清除淤泥、垃圾、杂物、死亡动物尸体等。被洪水浸泡过的垫料、饲料必须彻底清除。
全场无死角消毒。首次消毒后,间隔1~2天再强化消毒一次。后续根据风险评估进行常规消毒。
限制流动,强化入场流程。暴雨后非必要不进场,减少外部人员进入。所有进场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更衣、换鞋(水鞋)、淋浴、消毒(包括手机等随身物品)。进场物资严格消毒(臭氧、熏蒸、喷雾)。
严查水源饲料安全。对水井、水塔、水箱、水管进行彻底冲洗和消毒(可使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物或氯制剂)。检测水质合格后方可使用。任何被洪水浸泡、可能受污染的饲料必须立即废弃处理,严禁饲喂。检查未被淹饲料仓库是否渗漏受潮。
强化猪群健康监测与处置。雨后立即仔细巡查所有猪群,重点关注猪只是否出现外伤,关注精神状态与食欲,是否出现呼吸道/消化道症状,警惕雨后高发的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病等。发现异常猪只立即隔离,对死亡猪只进行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