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新闻社5月9日报道,中国与阿根廷出口商签署了一份意向书,拟采购价值约9亿美元的大豆、玉米和植物油,此举说明中国将减少美国农产品进口。
这一动作不仅刷新了中阿农产品贸易规模纪录,更释放出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国重塑全球粮食供应链的战略意图。
中国一直是阿根廷未加工大豆的最大买家。此外,中国还从该国采购豆油,去年,中国重新开始从阿根廷进口玉米。
中粮国际驻布宜诺斯艾利斯新闻办公室8日发表声明称,该公司已达成了扩大自阿根廷向中国供应农产品并探索进一步长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尽管此类协议并非首例,但中国提出如此大规模的采购意向,仍较为罕见。在贸易战持续升级的背景下,此举释放出一个信号:中国打算将农产品采购转向南美。
值得一提的是,据最新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4月进口大豆数量为608.1万吨,远低于市场预期,环比3月增加257.8万吨,增幅为73.59%;同比减少249.1万吨,减少幅度为29.06%,为2016年以来的同期低点。
而据之前相关船期监测数据显示,前期采购了大量的巴西及阿根廷大豆即将陆续到港,所以预计4月进口大豆数量将达到850万吨,但实际通关大豆数量减少了超240万吨,还有不少大豆仍未完成通关。相信随着大豆陆续完成通关,到达工厂的大豆数量将逐渐增多,供应紧张局面将逐渐缓解。
正是由于4月进口大豆到港数量处于近十年同期较低水平,导致不少工厂缺少大豆后停机,而终端的饲料养殖企业不看好后期行情以随用随采为主,库存较低后遭遇工厂豆粕产量较少,市场供应较为紧张,工厂外排队拿货车辆较多后支撑工厂大幅上调豆粕价格。不过随着工厂豆粕产量逐渐增加,加之后期将迎来大豆集中到港高峰,工厂开机率将大幅攀升。最终在豆粕供应增速超过市场刚性需求的情况下,豆粕价格将延续下跌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