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山河论坛过去了,会上都有哪些精彩的观点,又有哪些人和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站在个人的角度,给大家聊一聊。
先说说禾邦牧业!
参加本次山河论坛的有董事长于海波、执行董事长总裁李孝文、采购总监陈浩,三位禾邦大佬亲临现场,可见对本次大会多么的重视和支持
了解禾邦的人都知道,于总是很少出席行业会议的。包括之前的山河论坛,据组委会的解释,每届都有邀请,但于总始终没有参加过。
于总在山河论坛上给大家分享了什么观点?
于总参加的是猪业沙龙环节,在领导致辞、冠名单位致辞、以及王继英老师讲完课的企业家交流环节,于总是第一个发言的企业家。
我记得主持人在让于总发言时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行业传言禾邦在动保的采购价格上压的很低,让很多动保企业日子很难过,让于总聊聊这个情况。
其实在现场一开始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先是谈了下禾邦发展的情况,随后也对这个问题给予了回答:
禾邦发展合作养殖也是产业发展倒逼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动保、饲料等各种合作方进行了各种磨合和探讨,发现合作放养这种模式各方还有一定的利润。
实际上,于总的话还是比较含蓄的。在没有合作放养这个模式之前,大家可能会发现全国知名的动保企业,年报的时候利润都是几亿、十几亿的收入,这个利润来自哪里?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大家还都是关心自己的那一部分,对于养猪场而言,效益好与坏,服务企业并没有承担任何风险。
现在,实际上也只是把服务企业的利润降低了,把各种管理的费用降低了,把企业的效益和养殖的效益捆绑了,一句话,对原来的体系配置进行了重新优化。
禾邦在重整上下游利益分配、资源优化配置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禾邦执行董事长、总裁李孝文在合作养殖论坛上给大家做了禾邦模式与支撑体系的详细介绍。
李孝文同时还是聊城大学的教授,山东泰山产业的领军人才。李总之前在新希望六和待了很多年,对于大企业的运营管理和丰富的经验。
禾邦最早是一家种猪企业,就是目前存栏母猪也有12000头。后来,非洲猪瘟发生后在尝试了各种苦难后,23年和24年得到快速发展。
用李总的一句话,禾邦是山东养猪行业逆势增长的一匹黑马。
就禾邦的支撑体系来看,主要包括饲料、生物安全、职能线路、研究院和企业文化五大板块。
饲料方面,主要是从最初的合作,发展到目前的自有品牌。确保质量可控,安全可控,成本可控。
生物安全,针对养户的实际需要,通过不断升级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比如全面改造猪舍正压空气过滤系统等。
职能与管理构建逐步完善,目前拥有服务平台、放养平台、自养平台、饲料平台等,各个线路的职能更加完善。
当然还有研究院和企业文化等内容。
给大家印象非常深的还有一张关于喝酒的禾邦规定:
这个酒文化,希望能成为养猪业山东酒文化的新标准,让deepdrink离山东远一点。
禾邦采购部总监陈浩。
陈总也在山河论坛上有一堂授课,是在仔猪采购对接的会场。
陈总介绍的是禾邦合作放养在猪苗方面合作的模式以及采购标准。具体内容就不多说了。如果有这方面的业务需求,大家有机会可以与陈总当面交流。
从以上三位老总同时露面,全面推动禾邦产业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禾邦已经从最初的野蛮式快速跑马圈地、扩大规模的阶段,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方面转变。
山东的合作放养在禾邦等一大波公司的快速带领下,在专业化育肥上已经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而禾邦无疑成为主要的那个树干。
希望在这个树干的带领成长下,这棵大树能够枝繁叶茂,把山东的合作放养发展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