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晚间,神农集团披露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营收与净利润实现双双大增。
数据显示,2023年,神农集团生猪养殖完全成本约16.2元/公斤,而2024年则控制在了14元/公斤以内。今年3月的养殖完全成本约12元/公斤。
神农集团执行副总裁何昕阳表示,(规模养殖企业)养猪成本做到10元/公斤,是行业可以看到的空间。但大部分企业单养猪是亏本的,能够在养猪上赚钱一定需要布局全产业链。
业绩一路飘红,成本优势明显
从财务数据中,能直观感受到神农集团的强劲增长势头。2024年,神农集团实现营收55.84亿元,同比增长 43.51%;归母净利润达6.8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71.16%。进入2025年,增长态势更为迅猛,一季度实现营收14.72亿元,同比增长35.97%,归母净利润更是暴增6510.85%,达到2.29亿元。
如此惊人的业绩增速,既得益于生猪行情的回暖,更是公司降本增效和出栏量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2024年,公司生猪出栏量达到227.15万头,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49.4%,这一数据的增长反映出公司在养殖规模上的不断扩张和养殖能力的持续提升。更为关键的是,神农集团在成本控制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公司2025年一季度平均完全成本降至12.4元/公斤,在3月份降至12元/公斤,在所有养殖上市企业里面优势明显。
在生猪养殖这一周期性行业,低成本不仅意味着更强的抗风险能力,还能创造更高利润空间。尤其是近年来行业普遍追求降本增效,神农集团的出色表现为其持续发展打造出了坚实的“护城河”。
谈成本控制:饲料降本与基因改良都很重要
进入2025年,猪价已长期处在14~15元/公斤左右,“养猪微利”越来越具象化。对于生猪养殖企业而言,在PSY、料肉比、断奶仔猪成本等生产指标的每一点改善,都将助力挖掘更多降本空间。“饲料在养殖成本中是最大头,占比60%左右。”何昕阳表示,在降本过程中,公司去年和前年的总出栏成本下降2元多(每公斤),其中饲料(降本)占了1.4元。

在成本控制这一块,神农集团处于行业第一梯队。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生猪养殖完全成本约16.2元/公斤,而2024年则控制在了14元/公斤以内,今年3月的养殖完全成本约12元/公斤。公司曾对外表示,随着生猪出栏量增长、产能利用率和管理效能提升,其养殖完全成本仍有下探空间。
何昕阳指出,养殖成本下降的关键,除了原材料采购成本控制外,与种猪基因改良也有很大关系,“公司对种猪基因(改良)的注重高于对营养的注重”。
此前,为提高种猪遗传潜力,神农集团分别于2017年、2021年两次从美国PIC核心种猪群引进PIC曾祖代核心种猪。2024年,神农集团与巨星农牧、PIC合资投建了黔南遗传核心场项目。该项目拥有PIC高性能基因库和最先进的生物育种技术。
何昕阳认为,规模养殖企业的种猪基因改良仍有较大空间。更好的基因可以更好地抵抗非瘟、蓝耳病等。对于养殖企业而言,重大疫病的防控会拉开较大成本差距,“大(养殖)企业要从12元/公斤成本进军到11元/公斤,需要配种、后备猪、种猪计划等协同;通过硬件设备、成熟应对方案提高生猪存活率;重点是发挥种猪基因优势”。
谈产能扩张:去散化在加速
4月1日,神农集团披露,其全资子公司文山神农猪业将在丘北县投资约7亿元建设生猪产业项目。按照规划,项目将在丘北县腻脚彝族乡2个母猪扩繁场、树皮乡2个母猪扩繁场,配套建设生物安全消洗中心,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生猪养殖合作家庭农场10个以上,预计实现年出栏商品肥猪100万头规模。
4月中旬,神农集团发布定增方案,拟募集2.9亿元资金用于4个项目。其中,“红河弥勒神农畜牧五山乡年出栏24万头优质仔猪扩繁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1.5亿元,拟使用募资1.37亿元。
“我们一直在加速扩产,要在云南、广西、广东等省份扩张产能。因为(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化程度越来越高,绝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在增量。”何昕阳表示,中小散户退出比之前预计得要快,这给了规模养殖企业机会。
一位饲料经销商也向记者透露,近两年,其主要的散养客户在急剧减少。他认为,小规模散养不会消失,但不再是主体,规模化养殖将会成为主流。
何昕阳称,从行业来看,神农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处于最低水平,公司有充足的现金储备来应对未来两年(即便出现)极端行情,也不会出现大的财务风险。
未来,神农集团将在出栏规模与成本控制上持续发力。执行副总裁何昕阳透露,公司计划在云南、广西和广东等地,筛选符合生物安全标准的优质猪场项目稳步扩张,今年出栏目标为320万~350万头,未来年增长率保持在30~40%。同时,公司将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养殖水平、降低成本,加强生物安全防控,提高产能利用率。并在扩张过程中持续保持稳健财务策略,维持其行业最低的负债率,确保充足的资金储备以应对市场波动。
资料显示,神农集团规划在2027年达成500万头里程碑。截止2025年3月底,公司存栏母猪规模已达12.8万头,为后续产能释放打下了坚实基础。
数据显示,2023年,神农集团生猪养殖完全成本约16.2元/公斤,而2024年则控制在了14元/公斤以内。今年3月的养殖完全成本约12元/公斤。
神农集团执行副总裁何昕阳表示,(规模养殖企业)养猪成本做到10元/公斤,是行业可以看到的空间。但大部分企业单养猪是亏本的,能够在养猪上赚钱一定需要布局全产业链。
业绩一路飘红,成本优势明显
从财务数据中,能直观感受到神农集团的强劲增长势头。2024年,神农集团实现营收55.84亿元,同比增长 43.51%;归母净利润达6.8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71.16%。进入2025年,增长态势更为迅猛,一季度实现营收14.72亿元,同比增长35.97%,归母净利润更是暴增6510.85%,达到2.29亿元。
如此惊人的业绩增速,既得益于生猪行情的回暖,更是公司降本增效和出栏量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2024年,公司生猪出栏量达到227.15万头,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49.4%,这一数据的增长反映出公司在养殖规模上的不断扩张和养殖能力的持续提升。更为关键的是,神农集团在成本控制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公司2025年一季度平均完全成本降至12.4元/公斤,在3月份降至12元/公斤,在所有养殖上市企业里面优势明显。
在生猪养殖这一周期性行业,低成本不仅意味着更强的抗风险能力,还能创造更高利润空间。尤其是近年来行业普遍追求降本增效,神农集团的出色表现为其持续发展打造出了坚实的“护城河”。
谈成本控制:饲料降本与基因改良都很重要
进入2025年,猪价已长期处在14~15元/公斤左右,“养猪微利”越来越具象化。对于生猪养殖企业而言,在PSY、料肉比、断奶仔猪成本等生产指标的每一点改善,都将助力挖掘更多降本空间。“饲料在养殖成本中是最大头,占比60%左右。”何昕阳表示,在降本过程中,公司去年和前年的总出栏成本下降2元多(每公斤),其中饲料(降本)占了1.4元。

在成本控制这一块,神农集团处于行业第一梯队。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生猪养殖完全成本约16.2元/公斤,而2024年则控制在了14元/公斤以内,今年3月的养殖完全成本约12元/公斤。公司曾对外表示,随着生猪出栏量增长、产能利用率和管理效能提升,其养殖完全成本仍有下探空间。
何昕阳指出,养殖成本下降的关键,除了原材料采购成本控制外,与种猪基因改良也有很大关系,“公司对种猪基因(改良)的注重高于对营养的注重”。
此前,为提高种猪遗传潜力,神农集团分别于2017年、2021年两次从美国PIC核心种猪群引进PIC曾祖代核心种猪。2024年,神农集团与巨星农牧、PIC合资投建了黔南遗传核心场项目。该项目拥有PIC高性能基因库和最先进的生物育种技术。
何昕阳认为,规模养殖企业的种猪基因改良仍有较大空间。更好的基因可以更好地抵抗非瘟、蓝耳病等。对于养殖企业而言,重大疫病的防控会拉开较大成本差距,“大(养殖)企业要从12元/公斤成本进军到11元/公斤,需要配种、后备猪、种猪计划等协同;通过硬件设备、成熟应对方案提高生猪存活率;重点是发挥种猪基因优势”。
谈产能扩张:去散化在加速
4月1日,神农集团披露,其全资子公司文山神农猪业将在丘北县投资约7亿元建设生猪产业项目。按照规划,项目将在丘北县腻脚彝族乡2个母猪扩繁场、树皮乡2个母猪扩繁场,配套建设生物安全消洗中心,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生猪养殖合作家庭农场10个以上,预计实现年出栏商品肥猪100万头规模。
4月中旬,神农集团发布定增方案,拟募集2.9亿元资金用于4个项目。其中,“红河弥勒神农畜牧五山乡年出栏24万头优质仔猪扩繁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1.5亿元,拟使用募资1.37亿元。
“我们一直在加速扩产,要在云南、广西、广东等省份扩张产能。因为(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化程度越来越高,绝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在增量。”何昕阳表示,中小散户退出比之前预计得要快,这给了规模养殖企业机会。
一位饲料经销商也向记者透露,近两年,其主要的散养客户在急剧减少。他认为,小规模散养不会消失,但不再是主体,规模化养殖将会成为主流。
何昕阳称,从行业来看,神农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处于最低水平,公司有充足的现金储备来应对未来两年(即便出现)极端行情,也不会出现大的财务风险。
未来,神农集团将在出栏规模与成本控制上持续发力。执行副总裁何昕阳透露,公司计划在云南、广西和广东等地,筛选符合生物安全标准的优质猪场项目稳步扩张,今年出栏目标为320万~350万头,未来年增长率保持在30~40%。同时,公司将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养殖水平、降低成本,加强生物安全防控,提高产能利用率。并在扩张过程中持续保持稳健财务策略,维持其行业最低的负债率,确保充足的资金储备以应对市场波动。
资料显示,神农集团规划在2027年达成500万头里程碑。截止2025年3月底,公司存栏母猪规模已达12.8万头,为后续产能释放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