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关税战错综复杂的历史时代背景,尤其我国农牧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需要怎样的世界级企业,需要怎样的伟大企业家,需要怎样的企业家精神。
他们掌舵的企业如何代表中国引领世界农业的发展,类似ABCD四大粮商在国际农业上具有话语权,纵向历史,横向同行,总览时代。
中国农牧行业的发展历程中,每一代领军企业的崛起都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和市场需求密切相关。中国农牧业的发展已历经四代领军企业(正大、新希望六和、温氏、牧原),每一代的崛起都伴随着技术突破、模式创新和财富分配变革。那么,谁能成为第五代领导者?我们可以从行业趋势、商业模式、创新二次分配、解决时代命题四个维度分析可能的候选者。
一,第一代领导者:正大集团(正大中国)——外资引入与全产业链雏形
1,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代),中国农牧业以小农经济为主,生产效率低,物质缺乏时代,亟需资本和技术输入。
2,成功原因
外资先行者: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农牧企业,带来先进饲料技术(如配合饲料)和规模化养殖理念。
全产业链布局:从饲料(正大康地)到养殖(肉鸡、生猪)、食品加工(卜蜂莲花),形成闭环。
“公司+农户”模式雏形:通过合同方式带动农户,提升产业效率。
1981年正大集团拿到深圳市0001号中外合资企业营业执照
3,标志性影响
正大引入现代饲料工业体系,奠定中国现代饲料科技的基础,中国饲料界黄埔军校,培育一批饲料企业家,推动中国饲料工业从无到有,奠定现代化养殖基础。
禾丰牧业董事长金卫东、汇海集团董事长林海春、云南神农董事长何祖训、澳华集团董事长王平川等均出自正大系。
二,第二代领导者:新希望六和——本土崛起与资本并购纵横捭阖时代
1,时代背景
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中国农牧业进入快速规模化阶段,饲料需求爆发。
2,成功原因
饲料产能垄断:通过并购快速扩张,成为全球最大饲料生产商之一。
本土化优势:相比正大,更熟悉中国农村市场,渠道下沉至县域。
产业链延伸:从饲料向养殖(禽、猪)、食品(美好火腿肠)拓展。
3,标志性事件
2005年,新希望以收购六和集团51%股权(后逐步增持至100%),新希望获得六和的禽产业链体系(弥补自身短板),六和借助新希望的资金和上市平台加速扩张,双方共同打造饲料-养殖-食品全产业链模式。
并购前,新希望饲料销量约300万吨(2004年),六和约400万吨,并购后,新希望六和2006年销量突破1000万吨,国内首个突破千万吨级饲料企业,超越正大,成为行业第一。
2011年,新希望六和营收突破700亿元,成为中国最大农牧企业。
三,温氏集团(第三代领导者)——“公司+农户”模式引领时代
1,时代背景
2000年代中后期,散养户退出加速,行业需低成本规模化解决方案。
2,成功原因
轻资产模式创新:将“公司+农户”做到极致,公司负责种苗、饲料、技术,农户代养,快速扩张产能。
垂直整合能力:掌控种猪育种(华农温氏)、饲料、屠宰全链条。
信息化管理:早期投入ERP系统,协调数万农户生产。
抗风险能力:分散养殖降低疫病集中爆发风险。
3,标志性影响
2015年11月,温氏集团成功吸收合并大华农,市值一举突破2000亿元,创造中国农业神话,2016年温氏成为全国首家净利润超百亿的农牧企业,新希望六和、大北农、海大、双胞胎等行业龙头,纷纷效仿温氏“公司+农户”模式,砸重金布局生猪养殖,“公司+农户”模式影响至今,彼时温氏一家生猪出栏量比第二到第十名的总和还多,给行业带来深刻变革和影响。
四,第四代领导者:牧原股份——自繁自养模式领风骚,工业化养殖与技术颠覆
1,时代背景
2018年前后,环保压力、非洲猪瘟倒逼行业升级,散养户加速退出。
2,成功原因
全自养工业化模式:自建大型养殖场,统一管理,效率远超“公司+农户”。
3,成本控制极致:
通过自动化(智能饲喂、环控)、低玉米豆粕配方(育种优化)实现行业最低成本。
4,标志性影响
生物安全壁垒:非洲猪瘟期间,封闭式管理、二元回交模式使存活率、产能增长率领先行业。
资本驱动:借助上市融资疯狂扩产,2020年净利润达到惊人的275亿元,2021年出栏量超4000万头(全球第一)市值最高突破4000亿元,创造了资本神话。重新定义养殖标准,不仅中国养猪结构,还改变了中国农牧业格局,牧原的出栏总和比第二到第十的总和还多,推动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型。自繁自养大行其道,但也引发重资产投资下大企业的爆雷,如正邦科技、傲农、天邦等。
四代领导企业创新改变二次分配模式
事实上,中国农牧行业每一代领军企业的崛起,不仅仅是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更是生产关系变革和财富分配机制的创新,从而催生了一批新的利益群体和富豪群体。
农牧行业的领导代际更迭,本质是“生产力进步→生产关系调整→财富重新分配”的循环。每一代领导者都通过重塑行业规则,让一批新人登上财富舞台,而旧势力逐渐退出。未来的赢家,一定是能同时解决“技术、资本、分配”三重问题的企业。
我们可以从“财富创造逻辑”的角度,重新梳理各代领导者的影响。
一,正大集团(第一代)——外资技术输入,催生“饲料创业富豪”
1,生产关系变革
打破传统小农经济,引入工业化饲料生产模式。
通过技术培训(如饲料配方、养殖管理)赋能本土经销商。
2,财富分配结果
一批饲料代理商和区域经销商成为首批千万级富豪(如各地正大饲料总代理。
带动了中国本土饲料厂的萌芽(如禾丰牧业董事长金卫东等),培育一批饲料企业家和饲料高管精英。
3,本质
物质缺乏时代,外资技术本土化过程中的“渠道红利”。
二,新希望六和(第二代)——并购扩张,成就“职业经理人富豪”
1,生产关系变革
通过资本并购整合行业(如六和集团、本香农业),取代家族式经营。
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强调绩效考核和股权激励。
2,财富分配结果
-一批饲料行业职业经理人通过高薪+期权实现财富自由(如六和系高管并购后获得新希望股票)。
-并购标的创始人套现退出(如六和创始团队部分成员套现后转型投资)。
3,本质
中国高速发展时代,资本整合的“管理红利”和“并购套利”。
三,温氏集团(第三代)——“公司+农户”模式,孵化“养户富豪”
1,生产关系变革
将分散农户纳入工业化体系,农户出场地和劳动力,温氏出技术、种苗、饲料。
利润分成模式(农户赚代养费,温氏赚产业链利润)。
2,财富分配结果
一批规模化养户年收入从几万跃升至百万级(如广东云浮的温氏合作养户)。
3,员工持股
温氏员工通过内部股权激励(2015年上市)批量诞生亿万千万富翁(温氏上市造富3000名员工)。
4,本质
轻资产扩张下的“合作红利”。
四,牧原股份(第四代)——自繁自养工业化,缔造“养殖新贵”
1,生产关系变革
全闭环自营模式,用资本取代农户,工人变“产业工人”(如智能化猪场技术员)。
通过股权融资和债券扩张,资本与技术深度绑定。
2,财富分配结果
-牧原高管和核心员工,凭借持股成为亿万富豪(如秦英林家族2021年登顶河南首富)。
-上游设备供应商(如环控企业)和下游屠宰企业(如双汇)受益于牧原的规模化采购。
-但传统散养户被彻底挤出市场,财富向头部集中。
4,本质
非洲猪瘟特殊历史时期下,加速资本密集型时代的“垄断红利”。
破解新时代的"农业不可能三角"
我国农业不可能三角"指在环保约束、消费升级和盈利可持续三者间取得平衡的难题。
没有企业的时代,只要时代的企业。领导企业要解决时代命题,下一代企业是谁,首先要问,下个时代的命题是什么,这个命题会催生什么企业类型企业?
一、时代命题的演变逻辑
1.正大时代(1980-1995)
-命题:如何从"无"到"有"?
-破局:外资技术+工业化生产,解决农业基础薄弱与饲料工业化空白问题
-终结:1995年配合饲料普及率达60%,使命完成
2.新希望时代(1995-2010)
-命题:如何从"有"到"够"?
-破局:资本并购+产业链整合(解决规模效应问题),响应市场经济转型与农业现代化需求,破解传统养殖低效与产业链分散难题。
-终结:2010年CR10饲料企业市占率达35%,格局定型。
3.温氏时代(2010-2018)
-命题:如何从"够"到"好"?
-破局:组织小农户升级(解决共同富裕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在小农经济为主体的背景下,探索分散农户与规模化生产的衔接路径
-终结:2018年农村常住人口跌破40%,模式失效
4.牧原时代(2018-2023)
-命题:如何从"好"到"精"?
-破局:工业反哺农业(解决生产效率问题),应对环保压力、疫情防控与产业升级需求,破解传统养殖污染与生产效率瓶颈。
-终结:2024年生猪养殖自动化率超70%,红利见顶
二、2024-2035的新时代命题
核心矛盾:在"碳中和+消费升级+人口结构逆转"下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表现为:
1.食品安全问题突出,2023年农业农村部抽检:畜禽产品合格率98.8%,但消费者感知合格率仅72%(中国农业大学调研)
2.消费需求分化:2035年预制菜市场达5万亿,有机食品增速25%+
3.生产要素重构:农业从业人员平均年龄55岁,AI替代率需达40%
如何用更少的资源(土地/人力/环境容量),生产更优质的食品,同时保持商业可持续?下一代中国农牧企业的核心命题:破解"后工业化时代"的不可能等三角。
中国农牧业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传统增长模式面临根本性挑战,新一代领军企业必须进行科技创新和模式升级,带领中国乃至世界市场从存量竞争到增量竞争。
下一代领导者必定是能构建"技术可验证+模式可追溯+价值可感知"食品安全体系的企业以及AI大时代提升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问题。这场竞赛中,拥有自主检测技术的科技公司、实现全链可控的垂直整合商、打造透明品牌的创新者最有可能胜出。食品安全和科技不再只是成本项,而将成为最核心的竞争力壁垒。
谁能成为第五代农牧业领导者?
全球局势风云交汇,未来第五代领导者不仅要引领全国,更要参与世界农业历史进程,推进全球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全球农业竞争上具有话语权。
一、第五代领导者的核心能力
未来的行业领导者需具备以下特质:
✅技术驱动(生物育种、AI养殖、低碳技术)
✅全产业链整合(从饲料到食品品牌化)
✅抗周期能力(期货、保险、多元化业务)
✅国际化布局(东南亚、非洲、南美、中东)
✅政策适应力(碳中和、乡村振兴、食品安全)
二、第五代领军企业的候选名单
一)海大集团(饲料龙头,向全产业链延伸)
优势:
1,全球饲料第一,全球水产饲料第一,种苗+动保+饲料+养殖小产业链闭环体系,技术壁垒高(种苗选育)。
2024年饲料销量2652万吨,2030年挑战5150万吨,前无古人的星辰大海历史记录。,
2,向生猪、禽养殖拓展,2024年生猪出栏超600万头,增速快。
3,探索布局水产多品类养殖,如对虾、生鱼、鳜鱼、海水鱼等
4,快速国际化布局(东南亚、印度、埃及、南美等)。
挑战:
1,水产养殖风险高,体系尚未健全,养殖成本优势尚未显现。
2,生猪养殖成本高于牧原,需持续优化。
-食品端品牌化不足(对比正大)。
潜力:
若能在“水产养殖+生猪养殖+流通+食品品牌”端突破,可能成为第五代领导者。
前四代领导企业均出自畜牧行业,如果海大能成为第五代领导企业,将成为首家水产领导型企业,也说明水产发展潜力不可小觑。
二)双胞胎集团(饲料+生猪养殖的黑马)
优势:
1,企业效率高、执行力强,中国猪料外销量第一。
2,饲料销量全国前三(2024年超1600万吨),低成本策略,(微利快周转)类似早期新希望。
3,生猪养殖快速扩张(2024年出栏超1600万头。
4,数字化养猪(与华为合作智能养殖)提升效率。
未来三年3000万吨饲料、3000万头猪。
挑战:
-品牌知名度低于牧原、温氏。
-资金压力大(重资产扩张需持续融资)。
全球化布局略慢。
潜力:成功兼并了正邦,整合正邦上市平台,若能在成本控制+资本运作+国际化上超越牧原,可能成为新巨头。
三)圣农发展(白羽肉鸡龙头,向食品端突破)
优势:
-中国最大白羽肉鸡全产业链企业(种源自主,打破国外垄断)。
-食品业务(预制菜、熟食)增长快(2023年营收占比超30%)。
-抗周期能力强(鸡肉价格波动小于生猪)。
挑战:
-行业天花板较低(鸡肉市场规模约为猪肉的1/3)。
-需拓展猪肉、牛肉等新品类。
潜力:若能将“白羽肉鸡模式”复制到其他肉类,可能成为综合性蛋白供应商。
四)牧原、温氏们(能否自我颠覆?)
牧原仍是全球最大生猪养殖企业,研发投入高(育种、饲料配方、智能养殖),布局屠宰和食品(“牧原肉食”品牌)但是,行业天花板显现,需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比如牛羊等,重资产模式在猪价低迷时现金流压力大。潜力:如果能在“食品品牌化+种猪技术出口+国际化”上突破,可能延续领导地位。
五)跨界竞争者
AI时代,生物合成等各种技术创新碰撞,层出不穷,难以预判,犹如Deepseek横空出世改变人工智能格局,具体在农牧业上可能性很小,短期难成领导者,但可能改变行业游戏规则。
第五代领导者更可能是“技术+资本+食品”三强融合的企业,目前海大、双胞胎、圣农各有机会,但需在关键领域突破短板。传统巨头(牧原、温氏、新希望)若不能自我革新,可能会被新模式取代。
诚然,正大嘉吉这些百年企业经历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多代企业掌舵者更替等各种挑战,中国企业登顶世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距离这天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