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份开始,全国生猪均价跌后持续在14.4-14.9元/公斤区间震荡,市场供应增量,下游消费疲软,二育阶段性进场,冻品仍旧观望,政策陆续调控,市场供需因素持续博弈。回归至行业主因仍是规模化发展带动养殖端格局演变及话语权增强。
一、行业规模化发展加速,头部企业优势凸显
1.生猪出栏持续增量,市场规模化发展加速。
2018年开始国内头企业生猪出栏量持续回升,截至2024年Top20猪企生猪出栏量占比(较年出栏总量)已由2018年的8.8%回升至30.7%,其中头部独家企业出栏占比可超10%。2018-2019年生猪行业经历非瘟大面积集中去化产能后,生猪出栏量下滑。但同步加速市场盈利不断提升,推动母猪产能加速修复,2023年国内生猪出栏量刷新9年数据高点,生猪出栏量高达7.27亿头。随供持续僧高,养殖端再度陷入长期亏损,但非瘟疫病难有效根治,北方冬季疫病反复,散养户资金及抗风险能力不断下降,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提升,带动行业规模化发展。
2.母猪占比不断提升,产能头部聚拢明显。
能繁母猪存栏数据变化来看,TOP20猪企能繁母猪存栏总数由2023年底的20.3%的占比(895万头)提升至2024年的24.8%。全国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向70%趋近。2025年集团场出栏量仍呈小幅增加趋势,行业规模化、头部产能聚拢明显。
3.产能利用率提升,生产效能回升,规模化生产成本下降。
根据TOP20猪企平均产能利用率数据来看,2024年利用率达81%,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年内生猪市场折旧及饲料成本低位,规模企业资金压力缓和,生猪养殖成本低位调整。根据Mysteel农产品自有数据监测,2025年一季度生猪自繁自养出栏成本在头均13.6元/公斤,其中饲料成本在出栏量成本在6.9元/公斤左右,较2024年平均成本小降0.2元/公斤。
其次,截至2024年末重点头部企业生产效能持续回升,psy水平多恢复至25-28区间水平(少部分30+),较2023年主流23-27水平回升明显。随行业规模化产能逐步增量,生产效能不断提升,规模企业优势凸显,生猪养殖规模化企业出栏计划占比或仍就行增加。
综上所述,养殖端规模化进程加快,市场头部聚拢,行业话语权逐渐得到提升。反观下游屠宰企业,2024年6家上市龙头年屠企宰量仅为0.38亿,占定点屠宰总量11.4%。目前屠企市场集中度不高,能利用率不足30%,折合猪肉产品的价格高,市场内卷,行业现状持续亏损,目前规模化集中度远低于养殖行业,尤其在市场供应增量有限情况下,市场话语权逐步下降。
二、红利加持,上游能繁母猪产能去化仍显迟缓
2025年3月末全国官方能繁母猪数据止涨回落,存栏量为4039万头,较2月4066万头下降27万头,环比下调0.66%,同比回升1.18%。就2025年一季度生猪自繁自养及外购仔猪盈利情况来看,头均盈利分别达169元、122元,行业利润相对可观。其次,目前7公斤仔猪市场震荡偏弱,但市场主流成交仍在510-530元/头,头均盈利仍超200元,行业红利加持,后续养殖端整体主动去化产能意愿或仍旧较弱。
未来市场不确定影响更多来源于南方梅雨季节,随多雨天气到来,气温不断升高,市场高温高湿环境影响下猪瘟疫病防控难度不断增大,上游产能仍存在被动去化可能,但随近年来规模化发展及养殖端防控意识及产能修复能力不断增强,预计年内能繁母猪存栏量或调整相对有限,难有明显持续去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