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市猪企陆续公布3月份销售简报,还有个别企业发布第一季度业绩预告。目前2025年已过三分之一,养猪行业形势如何?下面就来看看吧。
01.一季度出栏量同比上升,销售收入可观
今年一季度(1~3月),20家上市猪企中15家出栏量均同比上升,总计出栏超4000万头,整体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尽管今年以来,猪价整体呈下跌态势,但较去年同期仍有所上升。此外,养猪成本管控较去年同期明显改善。上市猪企同比大量扭亏,18家上市猪企第一季度销售收入总计超700亿元。
02.3月销售收入激增159.63%!正邦复产正有序推进
一季度数据显示,正邦销售收入同比增速领先各猪企,1~3月累计销售收入18.33亿元,同比增长114.89%;其中3月份销售收入6.89亿元,同比激增159.63%!
猪企,成也猪,败也猪。曾被称为“江西猪王”的正邦,因误判猪周期大举扩产,随后在猪价下行时陷入巨额亏损,负债率一度飙升至148.41%,无力清偿债务。2022年,正邦不得不进入预重组。直到2023年,双胞胎入局,以现金清偿、以股抵债等方式清偿化解债务,帮助正邦重组。
然而,由于此前的债务危机,正邦产能闲置过高,这也导致其养猪成本居高难下,在多数猪企破7(14元/kg)争6(12元/kg)时,依然停留于约15元/kg。(尚无2025年3月最新数据)
2024年11月发布的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公司目前的产能利用率不足50%,未来会逐步将闲置产能利用起来,争取在未来两年后,栏位利用率达到较高的比例。
为此,正邦成立专门的项目组推动复工复产工作,项目组围绕生物安全、环保、资产、硬件、市场等综合因素,因地制宜输出盘活策略,提升产能利用率,提升生猪生产管理水平,降低生猪养殖成本。
不过,由于公司重整后信誉体系仍在恢复当中,目前在团队、管理、技术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实现对剩余闲置资产的快速有效盘活。
今年3月,正邦发布关于拟签署租赁框架协议暨关联交易的公告。为提高闲置资产盘活效率、降低成本、改善盈利能力,公司拟与控股股东关联方江西双胞胎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签订《租赁框架协议》,将公司及子公司部分闲置饲料厂、猪场按照市场价格租赁给双胞胎农牧及其子公司运营。根据租赁规模初步测算,预计2025年全年租金收入不超过2.2亿元。
近两年,随着重整计划的开展,正邦财务状况逐渐转好,资产负债率一降再降,近期已降至50%已下。租赁协议生效后,获取租金将有助于公司利润修复,快速改善盈利能力,同时有助于公司闲置资产的快速盘活。
根据去年公司数据,2024年底的能繁母猪数量28万头以上,对应今年的整体出栏数量预计在700万头以上。
随着经营情况不断改善,期待昔日“江西猪王”重回巅峰!
03.一季度净利同比预计暴涨300%!牧原继续向内挖成本
根据最新业绩预告,牧原依旧稳坐业内龙头位置,一季度预盈43~48亿,同比约暴涨300%!
牧原表示,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业绩实现扭亏为盈,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公司生猪出栏量、生猪销售均价较去年同期上升,且生猪养殖成本较去年同期下降。其中,养猪成本控制的卓越表现无疑成为其盈利的巨大助力。
2024年一季度养猪成本15.5元/kg,今年一季度牧原便已将成本控制在13元/kg之内,3月份养猪完全成本更是降至12.5元/kg。
在今年4月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表中,牧原也表示,降本增效成为行业发展主旋律,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规模化程度的提高,行业生产效率逐步提升。近年来,生猪养殖行业由资本驱动的高速发展阶段逐步迈向成本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养殖成本成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从业者更加注重生产效率的提升,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等方式实现降本增效,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当前,外部关税政策迷蒙,猪周期越发琢磨不定,企业唯有向内铸功,做好自己能及之事,方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正如牧原在回复投资者时所言,不过多预测,而是专注自身,建立低成本优势以应对外部市场环境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