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9家上市猪企发布3月生猪销售报告,合计销售生猪1562.44万头。随着产能逐步释放,多家公司生猪销售“量价齐升”,行业具备养殖管理和成本优势的上市猪企盈利能力已逐渐回稳。
18家上市猪企第一季度销售收入超700亿元,预计第二季度生猪的出栏量仍呈现增加趋势,二季度生猪价格或呈现震荡下行的趋势。
销量向好
19家上市猪企第一季度销售生猪超4000万头
注:因四舍五入,以上数据可能存在尾差。
据统计,19家上市猪企3月销售生猪1562.44万头。其中,牧原股份以693.50万头领跑,温氏股份、新希望位列第二、三名。同比来看,天康生物、*ST傲农、金新农和罗牛山4家企业3月生猪销售数量同比下降,分别为-1.74%、-37.90%、-1.15%和-26.56%。正邦科技、神农集团、巨星农牧和正虹科技同比涨幅均超100%。其中,神农集团近期回复投资者表示,公司2025年3月养殖完全成本为12元/公斤。
19家上市猪企第一季度合计销售生猪4182.87万头。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和新希望3家企业的第一季度生猪销售量占19家企业的74.54%,分别销售1839.60、859.35、418.95万头。
新希望3月销售生猪155.07万头,环比增长36.03%,同比增长1.65%;一季度累计销售418.94万头,同比减少8.11%,但完成全年目标的26.18%。尽管销量尚未完全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但企业通过防疫设施改造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2024年完成的场线防疫升级,使得窝均断奶数与育肥成活率提高,叠加仔猪行情向好,公司适当增加仔猪销售比例(3月仔猪占比约20%),推动收入环比增长35.28%。
整体来看,随着产能逐步释放,3月多家公司生猪销售量价齐升。同时,行业具备养殖管理和成本优势的上市猪企盈利能力已逐渐回稳。
盈利可观
18家上市猪企第一季度销售收入超700亿元
今年一季度,生猪养猪行业尤其是头部企业,盈利状况可观。
注:因四舍五入,以上数据可能存在尾差。
从收入端来看,18家上市猪企3月生猪销售收入合计264.54亿元。三大上市猪企中,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均同比上升,新希望同比下降。多家企业同比增长,牧原、大北农、京基智农涨幅超40%,神农集团、立华股份和东瑞股份涨幅超70%,正邦科技涨幅最高,为159.63%。
18家上市猪企第一季度生猪销售收入为703.15亿元。牧原股份以332.16亿元稳居第一,公司表示,通过规模化养殖和精细化管理,持续降低养殖成本。2025年1—2月,商品猪平均成本已从2024年的14元/公斤降至12.9元/公斤,成本优势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
上市企业陆续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
近日,上市企业陆续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
受益于1—3月生猪出栏量、生猪销售均价较去年同期上升,且生猪养殖成本较去年同期下降,牧原股份公告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43亿元至48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23.79亿元,同比增长280.75%~301.77%,实现扭亏为盈;
海大集团预计盈利12~13亿元,同比增长39.42%~51.04%,保持稳健增长;
新希望预计一季度净利润4.3~5.0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19.34亿元实现扭亏为盈。成本控制方面,新希望一季度养殖成本实现同环比双降,叠加猪价同比略高,生猪养殖业务同比大幅减亏;
ST天邦预计盈利1.15~1.35亿元,同比下滑。
生猪分析师表示,短期来看,节日支撑以及部分养殖场缩量等因素,会让生猪销售价格有所支撑,但随着养殖端出栏节奏加快,市场阶段性还将恢复供强需弱的局面;中期来看,当前全国新生仔猪数量仍处高位,而且部分地区出栏体重持续增加,根据这些因素计算可知,上半年生猪供给量还将持续增加;长期来看,能繁母猪存栏仍高于正常水平,且随着生产效率同比逐步提升,今年预期生猪产能仍将持续兑现。
从供应端来看,根据目前掌握的数据计算,预计第二季度生猪的出栏量仍呈现增加趋势。但需求端支撑有限,叠加二次育肥对行业的影响因素等事项综合分析,二季度生猪价格或呈现震荡下行的趋势。
在这些行业背景下,综合企业的应对举措来看,“拼成本”仍是共识。
(综合整理:企业公告、博亚和讯、投资时间、证劵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