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最大的事莫过于美国宣布加征对等关税,然后中国再次宣布同等反制。
截至目前,相当于中美两国已经过了两回招了,目前的结果就是双方都互加征关税,加征完以后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幅度达到了54%,而中国对美国商品加征的幅度也达到了44%到49%。
其中,大家最关心的玉米在之前第一轮反制中,中国宣布加征15%,而第二轮在第一轮基础上再加征34%,那么就意味着美玉米对华出口的关税累计加征了49%。
本来现在进口玉米的成本就没啥优势了,再加上49%的关税,这就相当于对美玉米直接不要了,也正是这个消息,使国内玉米市场再次振奋起来。
要知道,进入4月以后,国内玉米开始明显走弱了,虽然总体跌幅不大,但是比起之前的上涨动力是明显不足了。
但是这个消息一传来,使国内玉米市场又来了精神。
具体表现就是,期货市场率先上涨,现货虽然反应不大,但是情绪上是明显提振的。
那么,玉米能否借着这波助力再来一波上涨呢?
我们对此的看法和豆粕差不多,也就是会借势有一波上涨,但是不会太持久,为什么呢?
因为贸易战这事,看起来是历史重演,但其实历史和历史也是有着大不同的。
在第一轮贸易战中,中国其实有点被动,因为没有准备好,当时国内农产品市场对外依赖也比较大,所以是有点吃亏的。
但是跟美国博弈了这么多年以后,我们开始有了更深远的考虑了。
所以这一轮贸易战远不同于上一轮,表面看也是互加关税,进口成本暴增,但这一轮博弈的关键点并不在于到底加了多少,而在于内核谁更稳?
也就是说,拼的是谁的国内市场更稳定。
而显然,中国经过多年的布局,国内玉米以及大豆供应十分充足,所以即便是没有美豆及美玉米的进口,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也有限,也就是说是可控的。
另一方面,我们对美玉米以及美豆的依赖也在大幅降低。
就拿玉米来说,首先前几年中国疯狂进口玉米,已经连续5年超过配额限制,我们真的那么缺玉米吗?
显然不是,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进入了储备。
其次,玉米增储也不是去年刚开始的,前一年就已经在增储了,这些也储备玉米也是贸易战的底气。
第三,除了玉米,其他进口替代谷物也是明显激增。
这个数据就不具体列了,反正什么高粱、大麦等,进口都是激增的。
所以这就说明,我们的玉米供应是充足的,或者再确切地说,可用于市场调控的玉米是充足的。
所以,市场显然对对等关税这件事是反应过度了。
当然,反应过度也是一种反应,也同样可以影响市场行情。
但还是那句话,影响是有限的。
也就说明,玉米并没有因为这个消息而改变原来的轨迹。
原来的轨迹是什么?
一,玉米价格重心上移;
二,玉米有阶段性行情;
三,玉米有底也有顶。
虽然消息提振,但是回到当前玉米的现状来看,上行压力依然限制得死死的。
猪价走弱,小麦丰产在即,替代近在眼前,所以玉米是很难突破这个格局的。
这也就意味着,短期市场受消息提振可能会精神几天,但是幅度和时间都不会大,当消息热度过去以后,玉米还是要回到现实的供需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