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白白送给村民,担不担心他们会变懒?”对于这样的疑问,陈生并不担心,在整个帮扶过程中,他给了村民住的地方,给了村民谋生的土地,给了村民赚钱的工作,但却没有给他们一分钱现金。
“如果村民不去劳动,就没有收入,即使住在漂亮的别墅里,也不可能真正提高生活质量。你想象一下,守着别墅,没米下锅,没钱交水电费的感觉。”陈生说,这也是他城乡共荣实验模式的出发点——不养懒人。只有积极努力,才能有高收入。
夕阳西下,西溪河水汨汨流淌,影影绰绰的倒影中,有安宁的村舍、袅袅的炊烟。驻足于如画的乡间,遥望官湖村那片热火朝天建设中的别墅工地,不禁让人期待:5年后的遂溪官湖村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记者手记
低调企业家的高调善事
有别于其他区域,广东企业家群体有个普遍特征:务实、谨慎。
多年来,陈生掌控着“天地壹号”、“壹号土猪”两个知名的“壹号”牢牢盘踞南粤大地,而关于陈生本人的报道却鲜见报端。
朴素、沉稳、亲和、睿智是陈生给人的第一印象,这位从省贫困村考上北大的才子在事业有成之后选择反哺家乡,希望通过给村民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完善的事业保障,引导家乡父老走上致富奔小康之路。
在记者看来,陈生的人生和创业过程,品起来更像是一幕幕耐人寻味的剧集,精彩迭出。他坦言,自己不喜欢按常理出牌,是个“思想比较激进,行为超级保守”的“非典型”企业家,但现在,除了自己生意,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他经营多年的城乡共荣实验基地计划。
对于企业家来说,也许直接给钱是最节约时间的做慈善,陈生反而愿意选择这一种繁琐而高调的让家乡致富的办法。
一位老村民告诉记者,当年陈生家里并不富裕,考上北大后,连上京的路费都出不起,母亲四处筹钱未果,最后只有一位乡亲一口气给了陈生21元,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才让陈生顺利走进高等学府,从此改变人生。
现如今的陈生,钱对他而言,多一个零少一个零,都不会让他大喜大悲。但他告诉记者,他曾经亲眼目睹,村里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差点因为几百元凑不齐学费而无奈放弃学业。
或许,让手里的财富真正发挥最大的作用,才是财富的最佳归宿。而官湖村的城乡共荣实验基地将何去何从?无需赘言,记者会长期关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