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前,官湖村的一个农家子弟考入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毕业后10年,他先后辞去了令人艳羡的广州市委办公厅和湛江市委办公室的工作,开始创业;如今他亿万身家,一手打造了影响全国的苹果醋和土猪的品牌。
走在官湖村的老路上,陈生回忆过往点滴。官湖村自然环境优越,建于明清年代的古建筑错落有致,彰显浓浓的文化气息与厚重历史。
商海沉浮20余载,陈生对于自己财富的使用也时常陷入深思。“我是读经济学的,我知道同样的钱放在不同人的口袋里使用价值是不同的,边际效用不一样,一个亿放在200多户农民的效用,比放在我口袋的效用大得多。”他的想法直接而单纯。
眼见乡亲几十年没有改变过生活方式,每年几千元的人均收入,陈生意识到,捐钱的“输血”式扶持方式不可能彻底改善家乡父老的贫穷,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帮扶一定要有“造血”机制。而这与乡亲的期盼不谋而合。
在一处老旧的祠堂前,陈生感言,他小时候就在此读书,风吹日晒,很是艰苦。事业有成之后,陈生捐资110万元,在村里建起了官湖小学,解决村中孩子上学难的问题。为留住乡村教师,陈生给老师们每月800元额外补助,如今,官湖小学的升学率在全镇排名前列,旧农村有了教育基础。
陈生到村旁的一处山顶上俯瞰村貌,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规划完善的官湖土猪养殖基地,错落有致。陈生坦言,如果从纯商业考虑,肯定不会在这里设立养殖场。“村里的人很穷,早就将村里的土地以30年的租期租出去了,现在我把这些地全部赎回来,需要一次性付给对方余下20年的租金,且年租金的开价比市场价还高出50%以上。这里的成本比租赁别的地方要贵七八倍。”
曾有人评价,陈生和另一北大猪肉佬陆步轩最大的区别是,老陆富有更多的文人情怀,而他就像一个江湖人士,有种江湖侠义。
“商业不是核心的考虑因素,更重要的是为农村带来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为解决村民收入的难题,陈生眼下最希望的是,通过构建村民别墅和养猪产业,为家乡实现自主“造血”的功能。
富翁的期待
站在微风徐徐的山巅,陈生如是展望:“全村220户,每户送一栋280平方米的别墅,还送五亩荔枝林,聘请村民到养殖基地来“上班”,每户根据劳动力情况,在养殖场养猪500至1000头,猪苗、饲料、疫苗由公司统一提供,按标准出栏后统一收购。这样算下来,4年后,村民的年收入可以达到20万元以上,再不用为上学、住房操心。”
至此,陈生打造城乡共荣实验基地的脉络也逐渐清晰。
“在财富物质属性对创业者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时候,我们希望能重新定义财富,重新使用财富,使财富的边际效用持续增加。所以我选择官湖村,这个700年来几乎看不到变化的省级贫困村来进行‘城乡共荣实验’。”陈生坦言,他希望在重建官湖村的造血功能和适当输血后,这条贫困村能像繁华的都市一样,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