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养猪热:海外养猪的风险和成本
来源:互联网 2014-09-22 10:36:58| 查看:次
“海外屯田”未必能真正保证投资国的粮食安全,其面临的风险包括生产国的气候及自然环境变化、社会及政治问题,运输的成本及安全性等。当产地需要增加粮食供给而产品却要出口时,投资者与当地的利益矛盾将变得尖锐。
比如,在缅甸,中国人曹立发不幸“卷入”了缅甸联邦政府军与克钦邦地方武装的“战争”。2009年末果敢地区爆发战争,曹立发等农业开发者,只能任由农产品腐烂在亚热带雨林中。在南非、斐济,由于政局不稳,政策连续性差,一些上届政府任期内签署的协议,到了下届履职的时候被取消或变更,也会给中国企业造成损失。
此外,如果大规模垦植破坏环境及影响原居民生活,又会引来新问题,在现有或即将设立的国际监管之下,海外养猪种地显然不能逾矩。
海外务农的范例——日本农业
日本是海外种田最积极的国家之一,如今,已经和巴西、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中国、印尼、新西兰、美国等地的农场签订了玉米等作物的种植协议,在世界各地拥有1200万公顷农田,相当于日本国内农田面积的3倍。
日本早在一百年前就开始海外屯田,可谓占尽先机,但也走过不少弯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企业在东南亚置地种粮,但由于当时东南亚社会不稳定,政权更迭频繁,日本企业的投资几乎损失殆尽。
为分散政治和经济风险,日本不再大规模直接买地种粮,而是采取与多方合作的方式。
首先是和土地供应国合作。日本几乎没有完全独资的农场,大部分以共同出资的方式与当地人合作经营。外国提供土地,日本企业或农民提供资本和技术。在投资比例上,外国政府以提供土地等方式出资51%,日本以提供农业机械、基础设施的方式出资49%.日本也不直接在海外农场种植玉米、大豆等大宗作物,而是通过与当地农户签订购买合同的方式来确保供应。
日本不仅与土地供应国合作,也和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第三方合作。在美国、法国的跨国粮商控制了巴西大豆生产和流通之后,日本采取了“曲线救国”的方式与之合作。2006年,日本三井物产与美国的CHS、巴西的PMG贸易公司,联合成立了合资公司,借此逐步渗透至控制巴西大豆生产的各个环节,最终确保本国的大豆供应。
总结:随着跨国合作的企业越来越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各行业资源必将朝着低成本、高配置方向流转,企业应趋利避害、警惕风险;本土企业和经销商在受到冲击时,则须灵活应对,适时作出战略调整。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