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生猪价格跌,仔猪价格也在跌,而且买的人特别少。去年这时候,王志友养殖场的仔猪贵不说,还要提前订购,今年20元/斤的仔猪跌到16元/斤,“真心疼啊,可不卖咋整,应对猪周期的办法只有缩减出栏量,仔猪不贱卖,养大了卖更亏。”王志友苦笑着说,后来增加的300头母猪和长大的2000头生猪都卖了,存栏量又回到原点,里外里一分钱没赚。
挺住才能搭上
下趟“涨价”车
去年养猪户李云峰虽然赚了,但他并没“乘胜追击”、扩大养殖规模,所以今年猪肉价格大跌,他也没赔钱,“行情不好时,不赔钱就意味着赚钱!”
猪肉价格大跌,养猪户陷入等待与期盼中。多年的养殖经验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大跌之后必定大涨,眼前的“危机”是暂时的,只要熬过去,一切都会好。
这几天,巴彦城西种猪场的李云峰一直在盘算自己的母猪是否再多卖掉些,却犹豫不知价格何时回升,这让他很纠结。12年的养猪经验让李云峰习惯了跌宕起伏的猪价,“有经验的养猪户都知道生猪价格三年一轮回的规律,赔的时候要坚持,赚的时候不忘形。”这是他多年来对猪肉市场的总结。1997年、2003年、2008年和2011年,这四年是养猪赚钱的好年头,也“坑”了一批养猪户。许多养猪户见行情好,就扩大了养殖规模,导致供求关系失调,猪肉价格急跌。看到赔钱,养猪户开始杀猪或弃养,猪肉又因为紧缺而涨价。由于没有咬牙挺过难关,那些养猪散户、小型养猪场很难搭上“猪肉涨价”的下趟车。
受“猪周期”影响,很多养猪户已经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盈亏,“行情好时不急躁,行情坏时不焦躁”是他们多年来的养猪心得。尽管王志友口口声声说赔钱,但面对未来,生猪养殖业还是让他充满希望。他准备购进10多万元的设备,实现生猪自动化饲养。在他看来,现在有经验的饲养员越来越难雇,十几年后,也许再没人愿干这又脏又累的活,所以机械化养猪是未来发展趋势。
猪价何时
走出“蛛网效应”
省畜牧业协会有关专家认为,生猪养殖中最重要的两个变量是猪肉价格(产出)和玉米价格(投入)。猪肉和玉米的价格比率达到6:1时,就足以让生猪养殖户达到收支平衡
“粮猪安天下”,猪肉价格关联民生。市畜牧局有关人士分析,今年的降价来得太早。以往每年六七月份猪肉价格比较低,因为每年这个季节蔬菜丰收,菜价便宜,买猪肉的老百姓就相对少。而今年2月,生猪的价格开始回落,并连续8周下降,这种现象很少见。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养猪场自繁自养,仔猪养成100公斤的商品猪大约需要300公斤饲料,而且人工费涨得厉害,包吃包住2000元/月还很难雇到工人,一头猪成本就是1400元,按照市场价13.5元/公斤出售,100公斤的商品猪只能卖到1350元,一头猪就赔了50元。实际上很多养猪户都在做赔本的买卖,按一头猪赔50元计算,出售300头就赔了15000元,所以去年扩大存栏量的养猪户势必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