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猪栏伸出的产业链条
尽管王航认为高盛此举更像技术性的操作而非处心积虑的产业布局,但有着资深国际投资经验的辜勤华博士还是提醒说,“国内大的投行如中金、建银等可能都不屑于做这样的事情,国际资本在投资方面更加现实,更懂得通过资本与产业的结合获得超值利润。”
“一是国内市场庞大,还可以供给国际市场,销售不成问题;二是中国拥有世界几乎最低的劳动成本,猪肉的生产成本容易控制;三是价格上涨空间最大,便于包装上市,获取投资题材;四是如果控制该行业,则可以获取持久的超额利润。”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说。
“尤其是中国处于该行业的企业普遍比较小,实力比较弱,国外资本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能很快介入,不多的资金就能控制终端市场,这是机会所在。” 中国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的张海森博士说,中国的生猪养殖及屠宰加工业备受国际资本的青睐并不奇怪。”
“由于生猪养殖及加工业集中度不高,即使大规模或大范围的收购也轻易不会构成垄断。”业内人士就曾指出,中国前三大肉类加工企业占全国的总市场份额仅为3.7%,典型的如高盛对双汇的收购及雨润进行参股,也不会形成垄断。但是,生猪养殖及消费的区域性,却足以使其局部地区获得价格上的控制力或影响力。
“更重要的是,在目前关系全球经济命脉的几大行业领域,如能源、金融、矿产、电讯等,中国对资金的进入尤其是外资的进入都保持了高度警惕,并高度关注产业安全问题,唯独农业,中国仍然保持着较大的开放态度,很多在该行业的并购对外资基本上没有任何门槛限制。”在辜勤华看来,随着全球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以及农业问题对于全球经济的利益攸关,中国的农业及食品产业链正在为国际资本创造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
而国内对农业相关产业的各类补贴以及财政扶助措施同样可以惠及进入这一领域的国际资本。
在辜勤华看来,国际资本的机会还并不止于此。这些国际资本可以一手控制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大豆、玉米及豆粕的价格,同时可以一手控制中国的生猪养殖企业,从中直接获取利润。
“大豆、玉米、豆粕等是农业饲料的主要来源,其价格直接决定着生猪养殖的成本及猪肉的价格。而且今年上半年大豆价格创出新高,全球大豆储量则创新低的报道,进一步暗示着生猪养殖面临巨大的获利机会。”辜勤华说。
而据记者了解,由于美国次级债危机引发“两房危机”的影响,7月份,美国大宗商品价格高台跳水,相应的投资额高达1500亿美元的指数基金开始撤离。中国正在成为资金新的逐利场所。
“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德意志银行是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混业经营的银行,比摩根、高盛这些专做投行的机构有着更强大的资金实力。他们的目标是参股各种类型的大型农业企业,向中国农业的上游、中游、下游分头渗透,养猪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姜华说,区别于高盛的全资收购,德意志银行做的是战略投资,企业上市或被并购后就会套利退出。”
“在中国,单独的养殖风险很大,养殖业不是越大越好,而必须根据地区的情况采用适度规模的养殖方式。投资人要进入此行业,需要有相关的产业链作为依托。”王航说,这样就能解释,为何外资投行会涉足养殖业上下游产业链。
的确,高盛在有了双汇和雨润的肉类加工企业以及成熟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后,向上游收购养殖厂已无后顾之忧。加上对原材料期货市场一定的把控力度,产业链的依托可谓完整,所以它敢于全资收购。在姜华看来,德意志银行同样在整个农业产业链方面进行拓展,其战略投资的灵活性使得他们可以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
如果您对养猪还有疑问的话,可以到中国养猪网进行详细的咨询或登录http://bbs.zhuwang.com.cn/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