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调适
除了济源工厂管理层的彻底换血,双汇集团的管理架构和团队也进行了大幅调整。
根据双汇发展最新公告称,3月15日以来,济源双汇一直进行停产整顿,对采购、生产、销售、技术、品管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检查和完善。经过整顿,双汇集团对济源双汇进行了严格检查和评估验收,认为济源双汇目前已经具备了开工复产的条件。
在“瘦肉精”事件发生后,万隆首先开出的药方便是,从3月16日起,对瘦肉精的检测,由“抽检”改为“在线逐头检验”,确保100%全检。
4月22日,万隆曾对本报记者坦言,在他看来,这次问题的出现,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抽检的风险性,二是内部的管控力。“作为济源双汇的采购人员,贯彻总部内控体系没有完全落实,这说明我们内部控制力不够!”
3月15日后,万隆已召集集团中高层,在总部9楼的会议室里,集体学习食品安全法。万隆让工作人员把相关的法律法规,用幻灯片形式一张张播放,从早到晚,持续一周多时间。万隆也一直在,一直看。“后来因为要恢复市场,很多负责人要奔赴各地,这种集体闭关式学习才取消。”一位接近万隆的人士告诉记者。
而对于济源双汇来说,这80天里,除了整顿,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便是配备新的管理团队。3月17日晚,双汇集团总部下发通知,免去了济源双汇总经理曹连友、副总经理吴晓、生猪采购部部长陈文东、品管部部长郭丽娟四人职务。目前这四人职位均已有新的接任者,其中,谢笑夫接替曹连友担任济源公司总经理一职。
此前,谢笑夫曾担任双汇下属一家大型肉制品加工厂的负责人。万隆在6月2日济源工厂的复产仪式上称,“谢笑夫是双汇集团此次全员公开竞聘中最优秀的厂长,是搞质量出身的”。
除了这些,万隆也早就发现了双汇更深层次的一些问题。他曾对记者表示,做到了500亿规模的双汇,面临两大瓶颈:一是内部的组织机构,二是人才的配备。“组织机构我们还是延用过去100亿、200亿的机构设置的,现在从500亿到1千亿发展的话,如果组织机构不协调,人才配备不够,那就有问题了。”一个显见的问题是,在双汇集团内,一些部门是缺失的,例如市场信息部,还有公共关系部。
而在“瘦肉精”事件中,双汇在处理公共关系时的不成熟,也让它一度非常被动。这样一家直接面对消费者和投资者的食品企业,长期以来都没有建立起维护企业形象和食品安全的公共关系部门,甚至没有一位正规的新闻发言人。
不止一家食品领域的企业公关人士以及数位投资者对记者表示,在3月15日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双汇应对这场危机的手法显得非常不成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场危机的蔓延。
从3月31日万人经销商大会开始,万隆及双汇开始邀请门外蹲守的记者入场旁听,“万人大会”上专门所设的“媒体问答”一项,也是万隆提议的。双汇内部曾提议,将媒体问答会单独转移到一个会场进行,但会议临开始前,万隆否决了这个提议,并要求,就在这万人会议中接受媒体的提问。
借“万人大会”之机,万隆希望改变外界对于双汇“不透明”的指责,并且,这样的努力还在继续。
近日,除了济源工厂管理层的彻底换血,双汇集团的管理架构和团队也进行了大幅调整。5月26日,经过竞聘,双汇集团主管生产、食品安全、管理、市场信息、公共关系的副总经理,将分别由李骏、李红伟、王登峰、宋保国、刘金涛5人担任。
据双汇内部介绍,市场信息与公共关系为新设部门,由此前的市场营销部拆分而成。而食品安全副总经理职位,则是将以前负责产品质量和安全的两个职位合二为一。其中,市场信息部的职责是,收集整理市场、产品信息,针对消费者需求开发新产品,接受市场投诉和反馈意见。
而万隆的另一个愿望 开放式办厂,不管是新闻媒体,还是消费者,可以随便来看,在此次危机中,也已经得以实现。在济源工厂复产的当天,来自省内多个城市的10名消费者代表参观了工厂,并与万隆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