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16日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生猪产能调控企业座谈会,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双胞胎等多家龙头生猪养殖企业参会,就产能调控的落实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家参会企业负责人透露,会上明确要求头部企业带头控制产能,包括调减能繁母猪、降低出栏量、出栏体重控制在120公斤左右等。“头部企业也下达了任务,2026年能繁母猪量要同比减少。”上述负责人介绍。
“此前调控重心主要集中在控制出栏均重、不得增加产能,这次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首次明确调减能繁母猪存栏量,调控措施超过市场预期。”行业某资深人士告诉记者,预计随着各类措施落地,行业调降产能可取得一定成效。
据悉,此次调控产能还配套了一系列的财政金融措施,如严控关于生猪产能扩张的信贷投放、减少刺激生猪产能增长的各类补贴等。
行业数据监测显示,三季度以来,猪价持续走低。9月18日,国内生猪外三元价格跌至12.93元/公斤,创近一年新低,这一价格已经低于部分上市猪企的现金养殖成本。
此前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已多次召开生猪产能调控座谈会,要求严格落实产能调控举措,合理淘汰能繁母猪,适当调减能繁母猪存栏,减少二次育肥,控制肥猪出栏体重,严控新增产能等。
另据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有关部门在生猪生产调度会上曾提到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的目标——在现有基础上调减100万头左右,降至3950万头。而3950万头的数据则来自农业农村部2024年印发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该方案提到,“十四五”后期,以正常年份全国猪肉产量在5500万吨时的生产数据为参照,设定能繁母猪存栏量调控目标,即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3900万头左右。
包括牧原股份、新希望、大北农等大型猪企,均在今年8月底至9月初的投资者交流活动中强调会响应国家的母猪产能调控政策。
比如牧原股份就提到,调减能繁母猪存栏规模,有序淘汰低产低效母猪,预计年底将降到330万头。对于明年的能繁母猪数量规划,在当下产能调控方案的指引下,公司短期内不考虑新增母猪。在对生猪出栏体重的管理上,公司近期持续降低均重,预计本月底将降至120公斤。
新希望生猪出栏体重长期控制在118—120公斤,保持稳定。销售规范方面,6月起严格遵循国家政策,通过销售部门也向客户发了相关通知,今后杜绝市场投机行为。能繁母猪存栏方面,2023年至今公司存栏基本没有增长,未来一段时间也会保持当前规模,更多通过提效降本、合规经营维护市场稳定。
一家参会企业负责人透露,会上明确要求头部企业带头控制产能,包括调减能繁母猪、降低出栏量、出栏体重控制在120公斤左右等。“头部企业也下达了任务,2026年能繁母猪量要同比减少。”上述负责人介绍。
“此前调控重心主要集中在控制出栏均重、不得增加产能,这次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首次明确调减能繁母猪存栏量,调控措施超过市场预期。”行业某资深人士告诉记者,预计随着各类措施落地,行业调降产能可取得一定成效。
据悉,此次调控产能还配套了一系列的财政金融措施,如严控关于生猪产能扩张的信贷投放、减少刺激生猪产能增长的各类补贴等。
行业数据监测显示,三季度以来,猪价持续走低。9月18日,国内生猪外三元价格跌至12.93元/公斤,创近一年新低,这一价格已经低于部分上市猪企的现金养殖成本。
此前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已多次召开生猪产能调控座谈会,要求严格落实产能调控举措,合理淘汰能繁母猪,适当调减能繁母猪存栏,减少二次育肥,控制肥猪出栏体重,严控新增产能等。
另据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有关部门在生猪生产调度会上曾提到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的目标——在现有基础上调减100万头左右,降至3950万头。而3950万头的数据则来自农业农村部2024年印发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该方案提到,“十四五”后期,以正常年份全国猪肉产量在5500万吨时的生产数据为参照,设定能繁母猪存栏量调控目标,即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3900万头左右。
包括牧原股份、新希望、大北农等大型猪企,均在今年8月底至9月初的投资者交流活动中强调会响应国家的母猪产能调控政策。
比如牧原股份就提到,调减能繁母猪存栏规模,有序淘汰低产低效母猪,预计年底将降到330万头。对于明年的能繁母猪数量规划,在当下产能调控方案的指引下,公司短期内不考虑新增母猪。在对生猪出栏体重的管理上,公司近期持续降低均重,预计本月底将降至120公斤。
新希望生猪出栏体重长期控制在118—120公斤,保持稳定。销售规范方面,6月起严格遵循国家政策,通过销售部门也向客户发了相关通知,今后杜绝市场投机行为。能繁母猪存栏方面,2023年至今公司存栏基本没有增长,未来一段时间也会保持当前规模,更多通过提效降本、合规经营维护市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