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又一家国企入主养猪业引发行业关注,那就是融通农发,其正在四川、河北、湖北的四大养殖基地打造70.4万头惊人产能;而在此前,国资已通过多种方式全面进入养猪业。
已在3省布局70.4万头生猪产能
融通农发——中国融通集团旗下农业核心子公司,正以雷霆之势在生猪养殖领域强势布局。最新数据显示,其正在四川、河北、湖北的四大养殖基地70.4万头惊人产能,这仅仅是开始,其“十四五”目标直指年出栏300万头,一场养猪业的“国家队”风暴已然降临。
融通农发牧原(简阳)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为1.2亿元,简阳一场生猪养殖项目占地454.68亩,2022年9月开工建设,2024年7月投产。养殖场具备年出栏10万头规模,场内拥有保育育肥一体舍76个单元、怀孕舍16个单元、哺乳舍16个单元以及后备舍9个单元。
融通农发牧原(崇州)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2亿元,崇州项目占地454亩,总建面12.5万平方米。项目一期2022年投产,建成24栋172个单元标准化猪舍,年出栏生猪10万头;2025年1月一期续建项目投产,届时崇州项目整体年出栏商品猪将达15万头。
融通农发牧原(唐山)农牧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1.7亿元,该项目计划于2025年5月正式投产,占地607.76亩,总建面达8.2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7亿元,含环保投资0.28亿元。将建成125个现代化生猪养殖单元,设计基础母猪存栏4000头,年出栏生猪25万头,其中一期设计产能10万头,现已投产。
融通农发正邦(潜江)畜牧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约为1.1亿元,潜江生猪养殖项目是融通农发“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4亿元,将打造年出栏16.8万头育肥场与存栏7800头母猪繁殖场,推动生猪养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并配套饲料加工、有机肥加工等循环产业。
未来,融通农发将继续联动国内头部猪企,于“十四五”期间构建年出栏300万头生猪的产能体系。公司将统筹自有地块资源,甄选优质区位布局养殖项目,重点深耕山东、四川、甘肃、广东等7个已获政策支持的省市,加速生猪养殖产业落地。
国资正全面进入养猪业
过去几年,由于资本快速扩张,导致资产负债率激增,多家上市猪企陷入重整漩涡,但在各方助力下,各大企业纷纷重整成功,这其中就有国资的身影。
2025年5月,天邦食品公告,最终确定厦门建发物产有限公司联合体为中选投资人,公司与产业投资人建发物产、南宁漓源粮油饲料有限公司签署《重整投资协议》。值得关注的是,建发物产实控人为厦门国资委,亦是国内领先的农产品供应链运营商。
同样是5月份,傲农生物成功“摘帽”,与此前重整成功关联密切。早在2024年9月,泉发外贸联合体成为傲农集团重整投资人。该联合体成员包括泉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粮食有限公司、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等。其中,泉州发展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是泉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北省粮食有限公司是湖北省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另外,目前同样重整成功的正邦科技,彼时的重整投资人阵容中,牵头投资人为民企江西双胞胎农业有限公司,多地国资背景企业同样参与了重整。
比如,重整投资人之一的南昌金牧纾困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实控人为江西省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背后是江西省国资委。重整投资人中的外省国资企业包括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粤乾创新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
如果再往前追溯,国资下场养猪的名单远不止如此,还有温氏股份、新希望、金新农等,且方式多样化。
比如温氏股份2022年为全资子公司广东中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引入三名战略投资者,包括具有国资背景的广东省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以及华南农业大学全资控股的广东华农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增资规模超23亿元。
还有新希望把川渝地区的18个猪场转让给兴新鑫农牧,兴新鑫农牧由新希望和国企成都天府集团出资成立。这笔资产转让,给新希望回笼资金22亿元。
金新农在2023年也宣布拟和国企广州乡村振兴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订投资合作协议,由乡投合伙企业对金新农子公司广州金农增资8000万元。
新五丰在2023发布15.51亿元募资公告中显示,其中具有国资背景的长沙先导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认购金额达到4900万元。
此外,地方国资成为主力军。泉州发展集团(泉州市国资委)和湖北粮食公司(湖北省国资委)联合主导了傲农重整;正邦科技重整中,江西国资委旗下的江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控股集团联合深圳高新投等外省国资共同参与。广东则形成越秀农牧、广弘控股、广东食品进出口集团和广垦畜牧四大国企养猪矩阵,总出栏量比2018年增长超一倍。
已在3省布局70.4万头生猪产能
融通农发——中国融通集团旗下农业核心子公司,正以雷霆之势在生猪养殖领域强势布局。最新数据显示,其正在四川、河北、湖北的四大养殖基地70.4万头惊人产能,这仅仅是开始,其“十四五”目标直指年出栏300万头,一场养猪业的“国家队”风暴已然降临。
融通农发牧原(简阳)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为1.2亿元,简阳一场生猪养殖项目占地454.68亩,2022年9月开工建设,2024年7月投产。养殖场具备年出栏10万头规模,场内拥有保育育肥一体舍76个单元、怀孕舍16个单元、哺乳舍16个单元以及后备舍9个单元。
融通农发牧原(崇州)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2亿元,崇州项目占地454亩,总建面12.5万平方米。项目一期2022年投产,建成24栋172个单元标准化猪舍,年出栏生猪10万头;2025年1月一期续建项目投产,届时崇州项目整体年出栏商品猪将达15万头。
融通农发牧原(唐山)农牧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1.7亿元,该项目计划于2025年5月正式投产,占地607.76亩,总建面达8.2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7亿元,含环保投资0.28亿元。将建成125个现代化生猪养殖单元,设计基础母猪存栏4000头,年出栏生猪25万头,其中一期设计产能10万头,现已投产。
融通农发正邦(潜江)畜牧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约为1.1亿元,潜江生猪养殖项目是融通农发“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4亿元,将打造年出栏16.8万头育肥场与存栏7800头母猪繁殖场,推动生猪养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并配套饲料加工、有机肥加工等循环产业。
未来,融通农发将继续联动国内头部猪企,于“十四五”期间构建年出栏300万头生猪的产能体系。公司将统筹自有地块资源,甄选优质区位布局养殖项目,重点深耕山东、四川、甘肃、广东等7个已获政策支持的省市,加速生猪养殖产业落地。
国资正全面进入养猪业
过去几年,由于资本快速扩张,导致资产负债率激增,多家上市猪企陷入重整漩涡,但在各方助力下,各大企业纷纷重整成功,这其中就有国资的身影。
2025年5月,天邦食品公告,最终确定厦门建发物产有限公司联合体为中选投资人,公司与产业投资人建发物产、南宁漓源粮油饲料有限公司签署《重整投资协议》。值得关注的是,建发物产实控人为厦门国资委,亦是国内领先的农产品供应链运营商。
同样是5月份,傲农生物成功“摘帽”,与此前重整成功关联密切。早在2024年9月,泉发外贸联合体成为傲农集团重整投资人。该联合体成员包括泉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粮食有限公司、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等。其中,泉州发展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是泉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北省粮食有限公司是湖北省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另外,目前同样重整成功的正邦科技,彼时的重整投资人阵容中,牵头投资人为民企江西双胞胎农业有限公司,多地国资背景企业同样参与了重整。
比如,重整投资人之一的南昌金牧纾困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实控人为江西省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背后是江西省国资委。重整投资人中的外省国资企业包括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粤乾创新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
如果再往前追溯,国资下场养猪的名单远不止如此,还有温氏股份、新希望、金新农等,且方式多样化。
比如温氏股份2022年为全资子公司广东中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引入三名战略投资者,包括具有国资背景的广东省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以及华南农业大学全资控股的广东华农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增资规模超23亿元。
还有新希望把川渝地区的18个猪场转让给兴新鑫农牧,兴新鑫农牧由新希望和国企成都天府集团出资成立。这笔资产转让,给新希望回笼资金22亿元。
金新农在2023年也宣布拟和国企广州乡村振兴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订投资合作协议,由乡投合伙企业对金新农子公司广州金农增资8000万元。
新五丰在2023发布15.51亿元募资公告中显示,其中具有国资背景的长沙先导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认购金额达到4900万元。
此外,地方国资成为主力军。泉州发展集团(泉州市国资委)和湖北粮食公司(湖北省国资委)联合主导了傲农重整;正邦科技重整中,江西国资委旗下的江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控股集团联合深圳高新投等外省国资共同参与。广东则形成越秀农牧、广弘控股、广东食品进出口集团和广垦畜牧四大国企养猪矩阵,总出栏量比2018年增长超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