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后,东北地区在二次育肥持续入场的推动下,猪价止跌并开始持续上涨。中旬突发的极端天气进一步激发了二次育肥的热情,导致东北地区肥猪价格出现显著上涨。然而,极端天气过后,市场情绪的积极作用预计难以持久,预计东北肥猪价格将小幅回调。但考虑到二次育肥采购的托底效应,预计猪价将在14.50元/公斤附近波动。
东北肥猪价格强势上涨
根据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截至2025年4月13日,黑、吉、辽三省瘦肉型生猪交易均价分别为14.60元/公斤、14.70元/公斤和14.80元/公斤。本月东北地区生猪交易均价呈现止跌后持续上涨态势,继春节后的低迷期后,猪价首次逼近“15元/公斤”。清明假期过后,猪市价格不降反升,刺激二次育肥情绪再度升温。东北和华北地区二次育肥的补栏积极性显著提升,并且入场积极性明显高于3月,推动生猪价格持续偏强。此外,周末突发的范围性极端天气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波动,供应端减量而需求提前增量,东北肥猪价格随之进一步抬升。
突发极端天气,叠加二育强势进场,供需两端利多猪价上涨
东北和京津冀区域是生猪的直接产销区,区域间生猪调运频繁且规模较大,东北地区生猪供应和调运难度直接影响区域间的供需节奏,间接影响猪价波动。根据往年情况,在极端天气影响下,津京冀区域的白条批发市场通常会预期到货减少,进而提前增量备货,导致价格上涨。截至2025年4月11日,受强冷空气影响,中央气象台发布大风橙色、暴雪黄色、强对流蓝色以及沙尘暴蓝色预警。本周末北方地区突发恶劣天气,大部分城市出现大降温、大降雪和剧烈大风,道路和海路运输暂停,尤其在华北地区,出现了历史同期罕见的大风天气。东北区域在4月突降大范围暴雪,导致两区域间的生猪调运受阻。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封锁,养殖端出栏减少,贸易商收购难度增加,批发市场白条猪肉价格上涨,宰场也相应提高收购价格。
从二次育肥补栏情况看,清明假期过后猪价未见明显下跌,市场看空情绪减弱。同时,由于当前饲料价格较低,二次育肥仍有一定增重利润,为追求头均利润最大化,二次育肥补栏情绪再度提升。截至2025年4月13日,东北区域二次育肥补栏量明显增加,二育规模突破3万头大关,环比增幅达到146.65%。突发恶劣天气导致肥猪价格上涨,刺激二次育肥的入场以及散户惜售心态,出栏意愿下降,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形成大风天气下的猪价上涨局面。
极端天气后,情绪面拉涨持续性有限,预计肥猪价格小幅回落
根据国家气象局消息,东北和华北区域的极端天气持续时间较短,大部分地区将在4月14日后逐渐恢复正常,天气转晴后气温逐步回升,区域间的调运也将回归正常。极端天气过后,养殖端将逐步恢复正常的出栏节奏,终端批发市场到货量将逐渐增加,猪价将回归供需基本面的博弈状态。预计大风带来的短时溢价将小幅回落。然而,气温回升后,圈舍温度恢复适宜二次育肥,4月至5月是东北和华北地区传统上的二次育肥补栏热度提升月份。二次育肥仍有持续入场的可能,对猪价形成托底作用。预计东北肥猪价格将小幅回调,但由于二次育肥的托底作用,4月中旬东北猪价或呈现先涨后降再趋稳的态势,均价在14.5元/公斤左右,波动区间在14.0-15.2元/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