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3月份已经结束,但是3月份的生猪行情走势还是值得我们复盘和思考的。其实,在2024年四季度的时候,由于生猪价格始终涨不上来呈现旺季不旺的态势,在加上养殖端的抢跑出栏,可以说大家的饲养信心大受打击,甚至对于2025年的猪价预期也悲观到了极点。
春节过后随着消费需求落入淡季,业内对于2025年2、3月份的猪价走势普遍看跌,当时甚至认为3月份的跌势会比2月份大。然而,实际上,3月生猪价格跌势未达预期,并未比2月份的表现更差,而且我们能够明显的感觉到猪价底部出现了比较坚挺的支撑。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托住了本该下坠的猪价呢?
从供应端来看,集团企业在春节后上调了出栏均重,同时3月份集团场缩量拉涨的操作非常明显,且时间较长。再加上二次育肥抄底入场,对生猪价格产生了一定的支撑作用。而从需求端来看,需求淡季继续延续。不过屠宰量的强于预期加上国储轮换等因素都还是对猪价产生了支撑。
另外,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程度的加深提高了养殖端的议价能力。因为,现在很多大型养猪集团都开展了屠宰业务,尤其是头部猪企自宰能力的提高,使得其无论是对猪价还是白条价的议价能力均有所提高,这也是其3月份持续缩量拉涨操作能够起到明显作用的重要原因。
春节过后随着消费需求落入淡季,业内对于2025年2、3月份的猪价走势普遍看跌,当时甚至认为3月份的跌势会比2月份大。然而,实际上,3月生猪价格跌势未达预期,并未比2月份的表现更差,而且我们能够明显的感觉到猪价底部出现了比较坚挺的支撑。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托住了本该下坠的猪价呢?
从供应端来看,集团企业在春节后上调了出栏均重,同时3月份集团场缩量拉涨的操作非常明显,且时间较长。再加上二次育肥抄底入场,对生猪价格产生了一定的支撑作用。而从需求端来看,需求淡季继续延续。不过屠宰量的强于预期加上国储轮换等因素都还是对猪价产生了支撑。
另外,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程度的加深提高了养殖端的议价能力。因为,现在很多大型养猪集团都开展了屠宰业务,尤其是头部猪企自宰能力的提高,使得其无论是对猪价还是白条价的议价能力均有所提高,这也是其3月份持续缩量拉涨操作能够起到明显作用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