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行业点评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猪价能涨多久?猪周期为何失灵?未来猪价走势如何?

来源: 互联网   2016-09-01 09:43:03   查看:  次

  1.3. 本轮猪周期的失灵
 

  在本轮猪周期中,猪价已经上涨了一年半,但生猪和母猪存栏不仅没有大幅回升,反而越来越低。
 

  从15年3月起,猪肉价格开始触底反弹,从23.5元/千克的低点大幅上行至高点时的32.5元/千克。但是母猪存栏罕见地从5000多万头的高点一路下行至当前的3752万头,生猪存栏量也从4.7亿头的高点大幅下降至最低点时的3.67亿头,即在价格大幅上行的情况下养殖户却在长时间、大规模地去产能。本轮猪周期的调节功能突然失灵了,我们接下来将对失灵的原因进行分析。
 

  2. 本轮猪周期何以失灵?
 

  2.1. 主动去产能:连年养殖亏损
 

  本轮去产能始于2012年10月,利润下降导致养殖积极性减弱,是生猪供给连续下滑的重要原因。由于前期高利润率和政府加大补贴导致产能增加较多,猪价在2011年开始见顶回落。养猪利润率也不断降低,全国猪粮比价从8.5滑落至4.7的最低点,每头自繁自养生猪的利润从接近700元下降至每头亏损超过300元,且仅亏损状态就超过了2年时间。连年的亏损大大降低了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有的养殖户甚至因为负债累累,永久性地退出市场,生猪和母猪存栏开启了连续40多个月的下降。
 

  2.2. 被动去产能:环保门槛提高
 

  2015年以来,更多受到环保门槛提高的影响,养殖户被动去产能。猪价自15年3月就开始大幅飙升,猪粮比价从5.0上升至接近12的高位,且远超11年时的高点,与此同时每头自繁自养生猪的利润也由负转正至814元,超过11年高点达18%。但是在这样的高利润背景下,母猪存栏却继续从4040万头下滑至3752万头。我们认为环保门槛的提高是高利润背景下去产能的主要原因,所以15年以来养猪业的去产能更多是被动的过程。
 

  环保关停养猪场是本轮被动去产能最为重要的原因。其实早在14年,《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就对养殖业提出了更高的环保标准,但由于这一文件主要是一些原则性的条款,对养殖业的冲击并没有那么大。但15年起,相继开始执行新环保法、“水十条”等政策,这些政策文件提出的目标更明确,措施更具体,对养殖业冲击较大。例如“水十条”中明确提出“2017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
 

  为了达到新环保法、“水十条”等政策标准,各省陆续设定禁养区,且不断关停禁养区内的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根据农业部有关负责人提供的数据,2015年仅10个省份的环保禁养政策就影响生猪出栏量2000多万头,约占全国出栏总量的2.8%,如果包含其它省份,这一比例会更高。根据媒体的报道,仅2015年下半年福建禁养区撤除猪场就达1.3万家;浙江有些地区30%养殖户因环保政策退出;重庆涪陵区50%生猪饲养户退出。所以考虑到养殖利润不断攀升,环保禁养是15年以来生猪、母猪存栏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
 

  2.3. 结构变化:转型拖累供给
 

  近两年由于规模化养殖的改革力度加大以及环保政策的收紧,养猪模式从散养向规模化的转变速度加快。最近几年,受农民工收入不断提高等因素影响,年出栏数低于50头的散户一直在减少,而13年来由于政策趋严,出栏数低于100头的猪场也缩减明显,同时规模化养猪场数量稳中有升。
 

  近两年国家政策推进规模化养殖的力度加快,例如《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建议》明确提出,南方水网地区2020 年前500 头以上出栏规模的养猪场要达到70%。同时环保政策收紧也导致不符条件的养猪户被迫退出市场,15年约有500万养猪户退出市场,其中主要是中小规模散养户,规模化养猪场(年出栏量500头以上)的生猪出栏数占比达44%,比12年增长5%。农业部在《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预计,这一比例到2020年将达52%。
 

  从散养向规模化过渡期间,生猪供给阶段性下降。散养户大规模快速退出,在短时间内大大减少了母猪和生猪供给。而规模化养猪场增长速度较慢,难以在短时间内补充短缺,这一方面是因为养猪场用地审批和环保要求都更为严格,另一方面是因为规模化养猪对养猪户的原始资本和专业技术知识要求较高。所以在养殖模式转变的过程中,生猪和母猪存栏均出现阶段性下降。如果我们用猪肉产量加上净进口量来估计总供给,年度猪肉供给从2014年底的5718万吨降至今年一季度的5481万吨(连续4个季度加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