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杰凝特别提到了德国、法国等部分欧洲国家,他指出这些国家情况更复杂,不仅面临近期牲畜存栏数增加,还受到卫生禁运条例引发俄罗斯市场大门突然关闭一事的影响,市场上猪肉产能过剩程度更高。
“狂欢”还有多久
在为“中国需求”恰到好处的爆发欣喜不已的同时,一些国外养殖户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法国全国养猪业联合会主席保罗·奥弗雷就表示:“中国对猪肉的进口需求减小了法国养殖业的竞争压力,每公斤1.3欧元(约合人民币9.63元)的价格让大部分法国养猪户不再赔钱。不过,虽然中国市场的需求让我们接近平衡点,但这能持续多长时间呢?”
对此,宋杰凝认为,中国猪肉需求对国外猪肉提供商的提振效应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因为生猪养殖业是一个周期性很强的行业,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价格也会反作用于供求关系。猪肉价格上涨会促使养殖户提高出栏率、扩大产能,从而使供给增加、价格下降,此时本土猪肉又会重新获得猪肉供应商的青睐。
卓创资讯畜牧业分析师姬光欣也认为,中国需求对全球猪肉市场的提振作用将是一个短期的过程,预计会持续到2017年一季度左右。
中国猪肉会是“下一个大豆”吗?
虽说猪肉这个品类还提不到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高度,但今年以来中国猪肉进口数据以及进口来源国的大量供货仍令人不禁为中国国内诸多养殖户捏了一把汗,担心一旦进口猪肉霸占市场时间太久,会从根本上夺走中国本土猪肉的市场份额,最终哪怕猪肉价格重新回升,中国养殖户也无法完全重新回归,届时中国猪肉价格将就此受制于国外,成为“下一个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