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
专家:口蹄疫是一种外来性疾病,只有在农场生物安全没有做好的情况下才会传入。口蹄疫的发生也是一个指示剂,它提示猪场自身的生物安全防控出现疏漏,如果口蹄疫能够传入猪场,那么其他传染病也有可能传入。所以要加强农场的生物安全,规范猪场的人员操作,并做好疫苗免疫,建议种猪跟胎打疫苗,育肥猪最少打两次疫苗。打完疫苗,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并且不传入新的口蹄疫病毒,一般不会发病;如果还是发病,说明病毒可能发生变异,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去检查、分离新的流行毒株,验证是否可以通过现有的疫苗去控制,并判断是否需要研制新的疫苗。
蓝耳病
专家:中国现在很多猪场都受到高致病性蓝耳病毒的影响,该病毒一旦进入猪场,就很难再清除掉。目前国内很多大型养猪场都拥有自己的核心种猪群,他们开始考虑将曾祖代、祖代种猪蓝耳病毒控制为阴性。
绝不能依靠频繁的疫苗免疫来控制核心种猪群的蓝耳病,因为蓝耳病毒本身具有免疫逃避作用,并且极易变异,频繁免疫会促使病毒发生变异,导致免疫失败;并且目前蓝耳病疫苗本身也并不完美,存在交叉保护能力差等问题。
首先我们要知道,蓝耳病毒有欧洲株、美洲株、高致病性毒株三大类,并且每一类又有很多亚群,在中国现在广泛使用活疫苗的前提下,在同一头猪体内极有可能分离到好几种蓝耳病毒,并且各病毒间的同源性会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当我们选择一种疫苗去控制猪群的蓝耳病时,并不能对猪体内的每一种蓝耳病毒都产生有效保护。当我们控制住一种蓝耳病毒,第2种、第3种蓝耳病毒由于与所免疫疫苗同源性低,难以有效保护,从而造成一年爆发好几次蓝耳病的情况。这几次蓝耳病的爆发很有可能是由于不同的蓝耳病毒毒株所引起。
总结多年的临床与科研经验,对于蓝耳病的控制,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防止病毒血症,以及由此产生的垂直传播;
第二、 降低带毒猪水平传播病毒;
第三、 防止蓝耳病毒的变异;
第四、 检讨农场猪的流动是否合理;
此外,目前美国最新的研究发现,猪第四对染色体及X染色体上面存在某种遗传基因,该基因决定猪对蓝耳病毒的天然抵抗能力。这就意味着,美国已经开始研究对蓝耳病具有天然抵抗能力的猪,也提示我们农场应该主动淘汰蓝耳病毒敏感猪。
补充参考:美国农业部对6个种猪场2600头试验猪进行蓝耳病毒攻毒试验结果表明,猪群可分为三种类型猪:蓝耳病毒敏感猪(高病毒载量/低体重增长量)、蓝耳病毒抵抗猪(低病毒载量/高体重增长量)及蓝耳病毒耐受猪(高病毒载量/高体重增长量)。这为亚群母猪的存在提供的最好的证据,说明部分猪群可能具有蓝耳病毒耐受性;也就是说即使在病毒载量相对较高的情况下,这部分猪也能保持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