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减法:减少不必要的防疫投入,回归猪的生理需求
①减疫苗:7天一免,显示出了养猪场的恐慌与无奈。中国猪病虽颇为繁杂,但亦有其主次。笔者以为,伪狂犬、猪瘟、口蹄疫入主,圆环作辅的免疫组合拳,能够平乱猪场疾病。
②减药物:非抗生素保健,避免药物当饲料用
很多猪场用药没有详细的计划,稍微觉得哪头猪吃料少、精神低落,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赏针赐药,自以为防范于未然。于是,“一头猪得病,全群服药”“员工用药都是几箱几箱地拿”的现象,就见怪不怪了。想必药品供应商肯定很感谢大家,只是,世上可没有无缘无故的瓜葛!
疾病的防治,首先得从良好的饲养管理入手。良好的养殖环境、高品质的饲料、高标准的生物安全措施才是疾病防治的根本。
做乘法:改善待遇,让员工拥有尊严,活得出彩。
猪场人员流动频繁,人力重置失衡,被认为是一个无法被禁止的现象。那是因为——
猪场一般地处偏僻甚至与世隔绝,虽然互联网的引入使情况有所和缓,但是一线人员劳动强度与薪酬绩效不对称的现状依然根深蒂固。很多员工都会不由自主地这样想,老板你不对我好,我就不对猪好,猪就不对老板好。最后猪场老板再着急,管理者头再痛亦于事无补!
构建自动送料系统,育肥猪一人一千头亦会轻轻松松,让员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观察、照料猪群。若再挂钩绩效,给付薪酬≥4500元/人/月有何难!没有劳动减轻,没有绩效鼓励,猪场一线起早贪黑为哪般?!
做除法:化解产能、企业减负、防范金融风险,让规模更加经济!
做好除法,适当规模,防范债务风险,缩减不必要的运营开支。在经济发展下行、社会肉类消费改变、产能过剩局面之下,不少畜牧企业因为融资困难,资金链捉襟见肘,出现拖欠工资、到期无法支付项目资金现象。与此同时,亦不乏趁机扩大规模抢占市场份额的各位,在此,笔者提醒尊位,要度势审时,量力而为,切勿“贪心不足蛇吞象”,以免泥潭深陷不能自拔,被资本信贷吞噬。
猪价是无罪的,想要养猪糊口的人们也是无罪的。但,在饲料资源、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动物健康、生产效率各方面备受关注的今天,如果不能适应市场发展需求,要不了多久,我国猪业发展就会一挫再挫,迂回不堪回首的过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刷新中国猪业如箭在铉,走出养猪困局,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是必须完成的任务,我们得给自己和社会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