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饲料 > 饲料资讯 > 饲料行业新闻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玉米市场综述:多空因素相互交织玉米市场依然承压

来源: 动物科技信息   2015-08-20 11:19:50   查看:  次

副标题[/page]

  与国产玉米相比,国际市场玉米价格要便宜一半左右,也有价格优势。目前,尽管我国对玉米进口进行配额管理,进口玉米数量有限,但价格低廉的进口玉米也在逐月增长。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6月份我国进口玉米87.29万吨,远高于5月份的40.39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1倍。
 

  综合来看,当前玉米市场整体仍然面临供过于求的宽松局面,而下游需求的回暖尚需时日,而随着今年新季玉米上市,不仅供给更加充裕,对未来的玉米市场存在打压,而且若临储收购政策有所调整,亦将使得玉米价格的政策支持因素削弱。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国内市场玉米价格走势仍不容乐观。
 

  市场化是大势所趋调控须循序渐进
 

  伴随近三年临储玉米收购力度持续加大,我国进入玉米高库存时代,尤其是在今年整体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玉米饲料及深加工消费需求普遍下滑,更加剧了临储玉米去库存压力,这样近期市场中“关于临储收购价格下调甚至玉米临储收购政策取消”的传闻此消彼长,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未来收储机制是否退出,亦或有新的调整政策出台,将成为2015/2016年度新玉米上市后的重点关注事件。
 

  事实上,近年来关于临储收购活动是否应该延续一直广受争议。临储收购虽然有效刺激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但确实也客观上加剧了国内玉米价格的大幅上涨,未来玉米价格市场化无疑是不可避免的调控方向。但调控须经循序渐进的过程,调控幅度太大、步调太快,粮农未及适应,将会对农民种粮信心及种植收益形成严重打击,不利于玉米生产稳定。
 

  因此,结合目前我国实际情况来看,控制进口玉米及相关替代品规模、推广燃料乙醇生产使用、加大南方饲料企业临储玉米的运输补贴,来刺激南方企业使用临储玉米需求,才是能够持续有效化解玉米高库存的有效途径。对于玉米及高粱、大麦等替代品的进口,更多应该是在国内供应出现偏紧时使用的补充手段,虽然进口粮食价格优势明显,但保护民族农业发展和稳定必须优先考虑,进口量则必须以适度及不影响国内市场稳定运行为前提。而推广燃料乙醇生产和使用不仅可以帮助去玉米库存,同时也符合国家油品升级及环保要求,此外,燃料乙醇生产的副产品优质DDGS可用于饲料生产,可减少进口DDGS及进口大豆的使用,也利于控制转基因大豆进口。
 

  总之,对于玉米这样一个关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大主粮品种,在通过扩大消费渠道的途径来消化既有库存的同时,如何稳定和控制国内玉米生产、供应则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