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讯:
对于玉米而言国内需求主要靠自产,进口量微甚至小于出口,那么政策就成为左右玉米市场价格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自2008年实施农产品临储政策以来,除进口量很大的大豆以外,国内大多数农产品都是以政策调控为价格的指向标。玉米价格在08年实施收储政策后自1600元/吨上升至11年的2600元/吨附近并在之后的4年持续高位运行;且基本每个年度临储都会引发玉米价格出现一波或多或少的上涨行情。
2014年初国家对实行了近7年的农产品保护性托市收储政策进行调整,棉花、大豆、菜籽等品种相继由收储改为直补,产品价格有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政策出台及实施后这几个品种的反应:棉花价格持续回落且农户种植意愿减弱,种植面积下降近20%(河北、山东、湖北、湖南等地普遍存在“棉田”变“粮田”的现象);大豆主产区东北地区新年度大豆种植面积继续回落或低至1300万亩(一方面由于直补款项低于农户的预期、另一方面玉米的收益远高于大豆,打击农户种植大豆的积极性);正在进行的菜籽补贴效果似乎也不是太明显,收购价格大幅回落又导致农户惜售甚至销售难的情况出现,后期菜籽种植积极性及种植面积存在忧虑。而玉米在价格高位运行、临储量连年增加的情况下,种植面积亦持续上升,截至2014年已达36900千公顷,预计2015年在棉花和大豆种植面积同减的情况下,玉米种植面积或继续增加。
国内每年2亿多吨的产量,也给市场和国储库造成了极大的供应和库存压力,当前国储库存保守估计在1.5亿吨左右,巨大的库存压力引发政府和市场的关注,近期农业部公布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1480号建议答复摘要》指出,我国将实施有差别的农产品收购政策,对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产品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的决定性作用;而对于基础口粮的稻谷和小麦则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
根据《摘要》,市场普遍认为,最低收购价格将逐步退出玉米市场,具体可能会在15-16年度的新季玉米上有所反应。预期政策调整的方向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1)如大豆和棉花实行直接由收储转为直补;(2)延续菜籽的下放到各省自主的收储政策;(3)15-16年度继续实行收储,同时在收储价格和收储量上双双调低。市场各方预测采取第三种方式的可能性较大。新政策不管采取上面提到的哪个方面,都会出现大量粮源冲击市场,尤其是新季玉米上市后。
而拍卖上成交量和成交率并不理想,国储拍卖至7月成交率下滑至1-2%,进口玉米则全部流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