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猪内科病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仔猪水肿病为何成为养猪场难以摆脱的“噩梦”?

来源: 种猪网   2025-11-05 17:14:16   查看:  次

  仔猪水肿病由产志贺毒素的大肠杆菌引起,主要导致仔猪全身水肿和神经症状,又称溶血性大肠杆菌病。发病急、死亡快、病程短、有的仅数小时,多数1~2 d,少数1周以上,发病后治愈率低。目前这种条件性致病菌危害,成为外购8 kg左右仔猪和散养户、中小型养猪(场)户断奶1~2周后的仔猪危害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给养猪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1流行病学

  该病最初主要是散发和(缺硒地区)个别区域性流行,之后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能量、蛋白、维生素、微量元素的科学配比和饲料中抗生素添加,因此在前十几年内该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发病率大幅下降,管理和条件较好的猪场已不再发病,因此导致养猪户和一些专业人士都对该病不再重视。但自2020年1月1日起饲料工业在饲料全面禁抗后,该病发病率又大幅度提升,据调查散养户断奶1~2周后仔猪,发病户数率可高达50%,仔猪死淘数可高达50%,外购仔猪和一些环境差的养猪场,常见于同窝(群)仔猪中体型肥大、采食量多、生长速度较快的先发病,传染性不明显。同窝(群)中发病率达35%,发病仔猪死淘数可高达85%,已成为农村散养户和条件差猪场一种常发性疾病。

  2发病原因

  (1)仔猪体内的母源抗体常会在体内维持一周左右,一周后断奶后仔猪从母乳中获得的抗体会消失,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

  (2)仔猪哺乳期未补饲或补饲不足,胃肠未得到充分锻炼,致使胃腺和肠道不发达。仔猪突然从吃液体食物(母乳)到改变成吃固体食物(饲料),从动物蛋白质改变植物蛋白质。

  (3)饲料中蛋白质过高,特别是植物性蛋白质过高(仔猪不易消化或肠道过敏),仔猪消化吸收不完全,导致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或蛋白质在肠道中腐败、发酵产生有害有毒物质,引发胃肠道消化功能紊乱。还有饲料中维生素E和维生素B族、矿物质等物质方面缺乏或不足。

  (4)饲喂方式改变、饲料的更换、管理不到位,转圈、并窝、阉割、驱虫、注射免疫,外购仔猪的长途运输,换季时(早晚温差大)的天气骤变,圈舍环境较差等因素。

  3临床症状与剖解病变

  (1)发病突然,精神差,采食减少或不食,口吐白沫,体温多数无明显变化、个别体温略高,无其他继发感染不会超过41℃、心跳加快,发病前1~2 d少数猪出现腹泻,病猪扎堆、喜卧、磨牙、声音嘶哑无力,站立时拱背,发抖,眼发红、眼睑、头部、颈部、齿龈水肿、也有个别病猪无水肿表现,触摸敏感并肌肉不时震颤、抽搐,早期有神经症状,表现为兴奋、转圈、痉挛或惊厥,四肢无力、站立不稳或盲目前行,后期四肢麻痹,卧地不起,四肢呈游泳状划动。病程短的几小时死亡,一般1~2 d,极个别可达1周以上。

  (2)切开水肿部位,常有大量透明或微黄色液体流出,其中胃大弯部水肿最为明显,切开后中间可见明显的微黄色透明胶冻样水肿物质,水肿层可高达2~3 cm,使黏膜与肌层完全分开,胸腔和腹腔有积液,脑部也有非炎性水肿。

  4临床诊断与鉴别

  根据发病猪的日龄、临床特殊症状和剖解特征性病理变化等,一般可做出明确诊断。但临床上应与缺铁贫血性水肿和缺硒性水肿加以鉴别,但这两者常无明显神经症状,体温没有变化。缺铁性仔猪未发病时可见皮肤和黏膜苍白,被毛粗乱,精神不佳,生长较慢,食欲减退或较差,死亡仔猪剖解时机体内血液量少、颜色清稀。缺硒性仔猪未发病时无特殊症状,常见于营养良好、生长迅速的仔猪,无任何先兆病状而突然死亡。但发病仔猪死亡剖解时体腔有大量液体,液体中有纤维性蛋白块;皮下组织和内脏黄染,肝脏肿大1~2倍,质脆易碎,呈黑色豆腐渣样,切开后切面红黄相间呈槟榔样,慢性病例肝脏表面凹凸不平,有坏死灶,形态变小,质地变硬;心包积液,心肌颜色变淡,心内膜和心外膜有线状出血;肺水肿,肺间质增宽,呈胶冻状;后躯臀部和股部肌肉颜色变淡,呈白色条纹。贫血型肌注右旋糖酐铁和维生素B12注射液、缺硒型肌注0.1%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都会很快见效。

  5实验室诊断

  (1)细菌检查:取病猪的心、肝、脾、肾、肺等组织直接涂片染色观察,可见革兰氏阴性杆菌。

  (2)细菌培养:取病猪的心、肝、脾、肾、肺组织及小肠和十二指肠内容物等无菌接种在普通平板和鲜血琼脂平板上,进行37℃培养24 h,结果在普通平板和鲜血琼脂平板都出现圆形、光滑、湿润、隆起、边缘整齐的白色菌落,而且鲜血琼脂平板还会出现明显溶血环,通过染色观察可见革兰氏阴性杆菌。生化鉴别分离为大肠杆菌,小白鼠接种菌液后于24 h左右出现死亡。

  (3)药敏试验:挑取几个大肠杆菌单个菌落于LB肉汤震摇培养后涂满平板用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头孢噻呋钠、硫酸庆大霉素、盐酸恩诺沙星、硫酸新霉素敏感,多西环素、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氟甲砜霉素、粘杆菌素、阿莫西林低敏,痢菌净、诺氟沙星、氨苄西林、先锋霉素V不敏感。

  6治疗原则

  (1)禁止饲养人员相互串岗,加强对饲养人员管理,对仔猪断奶或刚购入仔猪勤观察,便于及时发现、及早治疗,提高治愈率。

  (2)选择副作用低、敏感度高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抗炎、抗毒、抗过敏、促进糖代谢、增加抵抗力、通便、利尿、排毒、强心为目的,同时暂停喂食。

  (3)同窝或同批仔猪中一旦发病,即采取整窝或整批治疗(口服或注射给药)。

  (4)出现严重临床症状如神经症状、体温下降、倒地不能行走或病程已到中后期,治愈率低,大多愈后不良。

  7治疗方案

  (1)对未发病猪群立即全部肌肉注射敏感度高的抗生素一次,同时结合用敏感度高药物拌料口服连用3~5 d。对发病猪用氟尼辛葡甲胺2~3 mL/头+头盐酸恩诺沙星5~10 mg/kg体重肌注一侧,硫酸庆大霉素80~200万单位/头+VC 0.2~0.5 g/头+地塞米松5 mg/头肌注另一侧,2次/d,连用2~3 d。严重者可以配合速尿0.5~1 mg/kg体重、20%甘露醇80~150 mL/头、50%高渗葡萄糖50~100 mL/头静脉注射,以利尿、强心、解毒,间隔6~12 h可再给药一次。还可灌服盐类泻药如:硫酸镁促进肠内的细菌和有毒物质排除。同时全群用32.5%硫酸新霉素100 g+多种维生素100 g拌料150 kg口服,连续饲喂7 d,情况稳定后可再用中成药、酸化剂、益生菌和多种维生素拌料口服15 d,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2)在诊断不明显的情况下,不仅要选用高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还要考虑贫血性水肿和缺硒性水肿,对病猪紧急注射右旋糖酐铁2 mL/头、VB12 0.3~0.4 mg/头和0.1%亚硒酸钠-维生素E 1~2 mL/头1次。同时饲料中添加硫酸亚铁10 g和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100 g拌料100 kg进行全群饲喂,连用7~10 d。

  8综合措施

  (1)饲养母猪散养户和自繁自养种猪场应将仔猪水肿灭活苗纳入仔猪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2)新生仔猪出生3~4日龄肌注右旋糖酐铁1~2 mL/头,严重区域14日龄可再肌注一次,防止仔猪缺铁,也有利于仔猪生长,还可减少哺乳期仔猪腹泻率和死淘率。

  (3)缺硒地区仔猪一般出生3~5日龄后,肌内注射0.1%亚硒酸钠-维生素E 0.5mL/头,断奶前3 d再肌内注射1 mL/头,防止仔猪缺硒。

  (4)新生仔猪出生后5日龄,必须对仔猪进行科学补料(灌服),2~4次/d,直到仔猪主动采食为止,让仔猪没断奶前胃肠得到成分锻炼,为增强仔猪胃肠功能和断奶后胃肠适应能力。

  (5)阉割时间以7~15日龄内为宜,日龄早,切口小,伤口愈合快,应激反应小,3周龄后母乳中母源抗体基本消失,也不利于阉割。

  (6)饲料粗蛋白(要有含动物蛋白)控制在17%~18%(母乳蛋白质最高17%),同圈群体数量不宜太大,适当控制饲喂总量(前3 d按正常量80%,第4天逐步增加),增加饲喂次数(6~8次/d,保证每头仔猪均匀采食,同时还会减少腹泻)。

  (7)逐步断奶,仔猪断奶1周前减少母猪饲喂量,减少仔猪与母猪接触时间和仔猪吃奶次数,不突然断奶,减少仔猪对母猪的依赖和增加仔猪采食饲料量。断奶时让母猪换圈,仔猪停留在原圈饲养一段时间,换圈或合群选在晚上进行,减少换环境带来的应激,提高圈内温度比平时高1℃(冬季)。

  (8)猪场和圈舍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圈内外用过硫酸氢钾消毒后、圈内撒上蒙脱石粉以保持干燥。

  (9)发病率严重场(户),仔猪断奶或刚引进仔猪时,可拌料饲喂高敏药物和多种维生素1周,情况较轻可添加酸化剂、益生菌和多种维生素。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