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秋季猪场,呼吸道疾病为何如此猖獗
1、气候变化:猪群的“呼吸道杀手”
“秋季昼夜温差可达15℃以上,这种温度波动对猪群是极大应激。
秋季气温忽高忽低,猪舍内温度难以稳定控制。白天气温较高时,需要加强通风;夜晚气温骤降,又需及时保温。这种频繁的温度变化导致猪群免疫力下降,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减弱。
通风与保温的矛盾:为确保猪舍温度,许多养殖户往往会减少通风,导致舍内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升高。“早上进猪舍时,眼睛都被氨气刺激得流泪,这样的环境猪怎能不生病?”辽宁沈阳一位养殖户描述道。
湿度适宜病原传播:秋季雨水仍较频繁,湿度适中,为病原微生物的存活与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研究表明,在湿度为60%-80%的环境中,呼吸道病原体的存活时间最长。
2、猪群免疫力下降:经历夏季后的体质虚弱
“经过一个夏天的热应激,猪群体质普遍下降,秋季正是问题暴露的时候。”
夏季高温导致猪群采食量减少,营养摄入不足,机体储备消耗严重。进入秋季后,猪群体质尚未完全恢复,而环境应激又接踵而至,形成“内忧外患”的局面。
生产节奏加剧疫情:秋季是猪场补栏的关键时期,频繁引种增加了疾病传入风险。同时,经过一个生产周期,猪场病原微生物载量积累到较高水平,极易暴发疫情。
3、病原活跃度增加:微生物的“黄金季节”
“秋季是病原微生物最为活跃的季节,特别是病毒类病原。”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表示。多项监测数据显示,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等在秋季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这些免疫抑制性病毒的存在,为细菌性呼吸道疾病打开大门。

二、呼吸道疾病的原因
1、蓝耳病病毒:免疫系统的“破坏者”
“蓝耳病最大的危害不是直接致死,而是破坏猪群的免疫系统。”一位行业从业多年的权威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
蓝耳病病毒,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主要侵袭猪的巨噬细胞系统,特别是肺泡巨噬细胞。这些细胞是肺部防御的第一道防线,一旦被破坏,细菌和病毒便可长驱直入。
临床症状:感染猪群表现为高热(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最典型的症状是呼吸困难、腹式呼吸,耳朵、鼻盘等末端皮肤发绀呈蓝紫色。
剖检病变:可见肺部呈暗红色、水肿,质地如橡皮,间质性肺炎明显。
防控难点:蓝耳病病毒具有高度变异性,不同毒株间交叉保护力差,疫苗效果不稳定。病毒可在猪体内持续感染,形成带毒状态,通过垂直和水平传播长期存在于猪场。
防控方案:在秋冬高发季节饲料中添加稳蓝防非增免保健方案每个月连用10-15天。
2、圆环病毒2型:隐形“消耗战”的发动者
“圆环病毒不像其他疾病那样来势汹汹,但它会悄悄消耗猪群的健康。”广西某大型猪场兽医主管如此评价。圆环病毒2型主要攻击猪的淋巴系统,导致淋巴细胞凋亡,免疫器官受损。感染猪虽然不会立即死亡,但生长迟缓、消瘦、呼吸困难。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进行性消瘦、生长不良、呼吸困难、淋巴结肿大,有时出现皮肤苍白或黄疸。
剖检病变:淋巴结肿大2-3倍,切面呈均匀的苍白色;肺部有间质性肺炎变化,质地坚实如橡皮。
防控难点:圆环病毒感染极为普遍,几乎所有的猪场都是阳性场。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很难从猪场彻底清除。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控手段,但需在仔猪3-4周龄时免疫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防控方案:尽量在最佳免疫期免疫,错过免疫期的可以用蓝圆瘟控净化包进行定期预防。
3、猪流感病毒:呼吸道疾病的“加速器”
“猪流感来得快、去得也快,但它会给其他病原打开入侵的大门。”江苏一种猪场技术负责人指出。
猪流感病毒主要侵袭呼吸道上皮细胞,导致纤毛脱落、上皮细胞坏死,破坏呼吸道黏膜屏障。这一损伤过程为其他病原体的继发感染创造了条件。
临床症状:突然发病,迅速传播,几乎同时全群感染;高热、精神高度沉郁、卧地不起;剧烈咳嗽、流鼻涕、呼吸困难。
防治方案:天气变化前后用荆防败毒散/扶正解毒散/板清颗粒和黄芪欣拌料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