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为了化被动为积极,宋天然打算去马巷市场申请两个摊位卖肉。他说,现在猪价那么低,但市面肉价每斤还能卖来 七八元,相比生猪价高了不少,所以他想绕开中间商,自己卖肉。
宋天然说,除了可降低缺失 ,这个方式对市民也有好处,因为由养猪场来直接卖肉,可以确保猪肉的品质,随时随地可以溯源。他认为,每个像样一点的养猪场投入都在500万元以上,没有几个人乐意为了贪一点小利,来打坏自己的名声。他建议,有关部门看能否对他们进行引导,帮他们走出逆境。
针对宋天然的诉求,翔安区经贸局工作人员表示,宋天然的这种自救行为,国家和政府是十分支持的,但也需提防一些风险,一方面现在市场上的肉贩本来就多,竞争猛烈 ,另一方面现在猪肉价格低,利润空间小,所以进入后不一定就能赚钱。
至于宋天然说的由政府对他们进行引导,工作人员表示,这属于市场行为,且猪肉摊十分稀缺,每年都要进行竞标,政府部门不能进行干预。况且,养猪场那么多,不可能每家想进去就能进去。所以他建议宋天然等人要谨慎。
转行
或关掉养猪场 或转而养牛羊
“生猪收购价一斤不来 5元,低得实在是可怜。”同安养殖户苏女士叹息道,就在前几天,她忍痛把有三四百头养殖规模的猪场卖掉了,去年农历10月来 今年3月底,她的猪场亏了10多万元。像苏女士一样,同安中小型规模的猪场岌岌可危,不少猪场已名存实亡。
“长痛不如短痛,我已经没有养猪,不是养猪户了。”虽然亏了不少钱,苏女士煎熬的心情总算平复下来,养猪8年,遇来 过生猪收购价高峰,但近两年来,没有从养猪赚来 一分钱。不过,苏女士没有想来 ,最终会以如此惨烈的方式收场。
养猪户老陈种地之余顺便养了上百头猪,最近他家的猪断粮了。“饲料买不起,我就来 闽南果蔬批发市场捡点菜叶归回给猪食 。”他说,原本他和妻子两人一起养猪,现在养一头亏好几百元,实在撑不下去了,他让妻子来 工厂打工,贴补一点家用。
“天天收听天气预报,这个保持7年的习惯说没就没了。”养殖户老黄说,天冷了就为猪圈多加一层塑料挡风,天热了,就开启喷水器,为猪场降温。现在,猪价跌得一塌糊涂,一斤不来 5元,老黄说,他也准备关掉猪场,打算转养牛或者羊,至少亏得少。
猪价低迷,在同安西柯,这两天一户租赁场地的养殖户“跑路”了,留下了30多头饥饿不堪的生猪,还欠下了3.6万元的租金。在同安上陵村,不少生猪养殖户也积极退养,打算将猪圈屋顶拆除,就地改建成牛蛙养殖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