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4 年之前,很多机构 / 媒体 / 企业花了很多时间每年、每季度、甚至每周都去研究市场行情、分析数据指标、预测后期价格,然而这两年的情况似乎变了。曾经,市场在相对分散的格局下,价格波动受众多因素交织影响,散户众多使得市场调节机制较为复杂,价格预测仿佛是一场在迷雾中摸索方向的艰难博弈。但如今,行业格局正经历着深刻变革,这种传统的市场研究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
数据显示,截止到2024年底,我国生猪行业规模化程度已经超过70%,牧原一家出栏量超7000万头,占全国10%。2024年生猪出栏100万头以上的猪企共32家左右,合计出栏生猪约2.37亿头,占全国33%,前20强企业合计出栏量约为2.16亿头,占全国30.7%。
而2018年的时候前20强企业合计出栏量约为6850万头,占比不到全国的10%。从2018年到2023年这5年时间里,全国养猪散户数量减少了1300多万户,降幅高达41%。
这些数据都说明一个问题:我国的养猪主体变了,从散户为主变为规模猪场或者家庭农场为主了。
相应的,这批养猪人也有很明显的特点:
这些都是经历了几轮疫情和行情留下来的养猪尖子生,谁还没有几把刷子?
这些大多都是把养猪当事业的“长期主义者”,不会轻易离开行业。
这些都是经历过行业大风大浪和行情大起大落的人,对周期和行情起伏有认知和承受能力。
所以,他们的认知和定位更清晰:赚行情的钱都是侥幸!行情无论好坏猪还是要养,要想在这个行业长期待下去,还得靠自己的经营能力、管理能力,从而达到的降本成果。
因为行业越成熟,行业平均利润率越低。但是把行业利润率和优势企业利润率相比,尽管行业利润率低,但对于优势企业来说还有很强的竞争力。这个启示很明显,打造自己的竞争力,获取长远的优势才是根本。
在养猪业格局深刻变迁的当下,曾经对猪价行情近乎狂热的追逐,已悄然让位于对行业本质的深度探寻。养猪主体的更迭,使得一批深谙行业之道的从业者站在了时代潮头。他们清晰认识到,在行业微利时代,唯有 “向内要效益”,方能于激烈竞争中立足。那么,2025 年养猪人该如何将 “向内要效益” 的理念切实转化为行动?这六大关键路径为我们指明方向。
回归生产本身,做好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是养猪业的根基所在。在 2025 年,养猪人需聚焦猪群健康与生长性能的提升。通过优化饲料配方,确保猪只获得精准营养,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料肉比。同时,合理规划养殖密度,改善养殖环境,加强疫病防控,减少猪只应激与疾病发生。精准的繁殖管理,如适时配种、提高母猪产仔数与成活率等,也将为猪场效益带来显著提升。
提高决策水平,做好计划管理
决策关乎猪场的兴衰成败。新的一年,养猪人要提高决策水平,依据市场动态、行业趋势以及自身猪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与发展战略。借助大数据分析,精准预测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猪出栏时间,避免盲目跟风。同时,做好长期与短期规划的衔接,确保猪场发展有条不紊。
合理使用资源,做好节降管理
合理利用资源是节降管理的核心。一方面,要优化猪场的人力、物力与财力配置,避免资源闲置与浪费。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如智能化养殖设备,可提高养殖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在采购环节,通过集中采购、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等方式,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
增强自身能力,做好赋能管理
在快速发展的养猪业中,养猪人要不断增强自身能力。积极参加培训、学习交流活动,掌握先进的养殖技术与管理经验。引入专业人才,提升猪场团队整体素质。同时,加强行业内的合作与交流,共享资源与经验,共同推动养猪业的发展。
养猪业进入“经营管理红利”时代
在 2025 年,养猪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帮助广大养猪人更好地践行 “向内要效益” 的理念,提升成本控制、经营管理水平,“2025 集团猪企与规模猪场<成本 - 经营 - 管理>养猪产业峰会” 即将盛大开启。本次峰会汇聚业内权威专家、知名企业代表,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分享先进的成本控制策略、创新的经营模式与高效的管理经验。这将是一场全行业的思想盛宴与交流合作平台,为养猪业在 2025 年乃至未来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无论您是集团猪企的掌舵者,还是规模猪场的经营者,这场峰会都不容错过,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养猪业的辉煌未来。